第3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
返回【单选题】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定点插入到受精卵的Y染色体上,获得转基因雄性小鼠。该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雌性小鼠交配,通过观察荧光可确定早期胚胎的性别。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基因编辑处理的受精卵在体外培养时,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需用不同成分的培养液
B.基因编辑处理的受精卵经体外培养至2细胞期,须将其植入同期发情小鼠的子官,才可获得表达EGFP的小鼠
C.分离能表达EGFP的胚胎干细胞,通过核移植等技术可获得大量的转基因小鼠
D.通过观察早期胚胎的荧光,能表达EGFP的即为雄性小鼠胚胎
A.基因编辑处理的受精卵在体外培养时,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需用不同成分的培养液
B.基因编辑处理的受精卵经体外培养至2细胞期,须将其植入同期发情小鼠的子官,才可获得表达EGFP的小鼠
C.分离能表达EGFP的胚胎干细胞,通过核移植等技术可获得大量的转基因小鼠
D.通过观察早期胚胎的荧光,能表达EGFP的即为雄性小鼠胚胎
【单选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时,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如图所示,该方法获得的胰岛素分子因容易发生聚合而影响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避免目的基因任意连接和载体自身环化,应选用Sma Ⅰ、Pst Ⅰ两种酶对它们进行处理
B.基因表达载体除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必须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等
C.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胰岛素时,应选用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为受体细胞
D.可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直接对胰岛素分子进行改造,使其功能更符合人类的要求
A.为避免目的基因任意连接和载体自身环化,应选用Sma Ⅰ、Pst Ⅰ两种酶对它们进行处理
B.基因表达载体除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必须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等
C.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胰岛素时,应选用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为受体细胞
D.可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直接对胰岛素分子进行改造,使其功能更符合人类的要求
【单选题】下图1表示限制酶Spe Ⅰ、Xba 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图2表示基因P(960 bp)、基因Q(840 bp)的限制酶Spe Ⅰ或Xba Ⅰ的酶切图谱和融合基因,图3表示几种基因经限制酶Spe Ⅰ或Xba Ⅰ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得到的带谱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P经限制酶Spe Ⅰ处理后进行电泳的结果与图3中的Ⅰ相同
B.基因Q经限制酶Xba Ⅰ处理后进行电泳的结果与图3中的Ⅱ相同
C.融合基因经限制酶Spe Ⅰ处理后进行电泳的结果与图3中的Ⅲ相同
D.融合基因经限制酶Xba Ⅰ处理后进行电泳的结果与图3中的Ⅳ相同
A.基因P经限制酶Spe Ⅰ处理后进行电泳的结果与图3中的Ⅰ相同
B.基因Q经限制酶Xba Ⅰ处理后进行电泳的结果与图3中的Ⅱ相同
C.融合基因经限制酶Spe Ⅰ处理后进行电泳的结果与图3中的Ⅲ相同
D.融合基因经限制酶Xba Ⅰ处理后进行电泳的结果与图3中的Ⅳ相同
【单选题】MAb技术是一种通过DNA编码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技术,比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有更多的发展潜力。此前发表的研究显示,以埃博拉病毒为目标且高度优化的基于DNA的单克隆抗体,单次给药在小鼠血液中产生了高水平的抗体表现。下图是dMAb技术在埃博拉病毒感染疾病的临床研究中的操作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MAb技术涉及蛋白质工程,需要通过抗体结构1和结构2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目的基因1和2
B.过程②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C.与传统利用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技术相比,dMAb技术在抗体的制备上的优势有产生抗体的细胞种类不局限于免疫细胞(浆细胞)等
D.重组质粒的构建所需的工具只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A.dMAb技术涉及蛋白质工程,需要通过抗体结构1和结构2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目的基因1和2
B.过程②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C.与传统利用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技术相比,dMAb技术在抗体的制备上的优势有产生抗体的细胞种类不局限于免疫细胞(浆细胞)等
D.重组质粒的构建所需的工具只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多选题】D基因中含两种限制酶BamHⅠ和Msp Ⅰ (5′C↓CGG3′)的酶切位点,Hpa Ⅱ和Msp Ⅰ酶切位点相同,酶切位点处的胞嘧啶可能被甲基化,Hpa Ⅱ对胞嘧啶甲基化敏感(即不能切割甲基化的酶切位点),而Msp Ⅰ对胞嘧啶甲基化不敏感。某种基因型小鼠(Dd)有表型1和表型2两种表型,利用两种表型的小鼠D基因做了三组酶切实验:第一组单独使用BamHⅠ,第二组使用BamHⅠ+Msp Ⅰ,第三组使用BamHⅠ+Hpa Ⅱ;每组完全酶切产物(每一个酶切位点均被切割)通过电泳分离并使用探针得到杂交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小鼠(Dd)有两种表型可能与D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有关
B.若经过第一组处理后均可得到8.9kb的基因片段(包含探针),则说明经过第一组处理后的D基因的酶切位点均没有被甲基化
C.若控制表型1的D基因经过第二组和第三组处理后的酶切结果分别是3.5 kb和8.9 kb,则说明控制表型1的D基因中的4个Msp Ⅰ酶切位点均被甲基化
D.若控制表型2的D基因经过第三组处理后的酶切结果介于3.5kb和8.9kb之间,则说明D基因中最多有3个Hpa Ⅱ酶切位点被甲基化
A.该种小鼠(Dd)有两种表型可能与D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有关
B.若经过第一组处理后均可得到8.9kb的基因片段(包含探针),则说明经过第一组处理后的D基因的酶切位点均没有被甲基化
C.若控制表型1的D基因经过第二组和第三组处理后的酶切结果分别是3.5 kb和8.9 kb,则说明控制表型1的D基因中的4个Msp Ⅰ酶切位点均被甲基化
D.若控制表型2的D基因经过第三组处理后的酶切结果介于3.5kb和8.9kb之间,则说明D基因中最多有3个Hpa Ⅱ酶切位点被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