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茼蒿,别名革命菜,亦名昭和草。拉丁文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Benth.) S. Moore,是菊科野茼蒿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原产地热带非洲,在世界温暖地区归化。,高20~100cm,茎有纵条纹,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常生荒地、路旁、林下和水沟边。花果期7~12月,种子繁殖,瘦果狭圆柱形,赤红色,具肋,冠毛,随风飘散。中国分布于广东、香港、广西、江西、浙江等地。
直立草本,高20-120厘米,茎有纵条棱,无毛叶膜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宽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重锯齿,或有时基部羽状裂,两面无或近无毛;叶柄长2-2.5厘米。头状花序数个在茎端排成伞房状,直径约3厘米,总苞钟状,长1-1.2厘米,基部截形,有数枚不等长的线形小苞片;总苞片1层,线状披针形,等长,宽约1.5毫米,具狭膜质边缘,顶端有簇状毛,小花全部管状,两性,花冠红褐色或橙红色,檐部5齿裂,花柱基部呈小球状,分枝,顶端尖,被乳头状毛。瘦果狭圆柱形,赤红色,有肋,被毛;冠毛极多数,白色,绢毛状,易脱落。花期7-12月。
高20--100cm。茎有纵条纹。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重锯齿或有时基部羽状分裂,两面近无毛。头状花序排成圆锥状生于枝顶;总苞圆柱形,苞片2层,条状披针形,长约1cm,边膜质,顶端有小束毛;花全为两性,管状,粉红色,花柱基部小球形,白色。冠毛白色,绢毛状。常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或水沟旁阴湿地上,海拔300-1800米。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7 幅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7 幅
-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全草
【采集】夏季采集。一般以鲜用为佳。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辛,平,无毒。”
【功用主治】
1、《南宁市药物志》:“行气,利尿。治水肿。”
2、《广西本草选编》:“健脾消肿,清热解毒。治感冒发热,痢疾,肠炎,尿路感染,营养不良性水肿,乳腺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营养价值
每100克可食部含营养:(毫克/100克可食部)
胡萝卜素:3.60
维生素B2:0.27
维生素C:56,
水分:91.5克
灰分:1.5克 磷:106毫克
硫胺酸:0.021毫克
抗坏血酸:31毫克
蛋白质:2.5克
钙:51毫克
铁:6.2毫克
胡萝卜素:3.08毫克(g/100gfw)
蛋白质:4.5b
粗纤维:2.9b
维生素B2:0.33b
维生素C:10b
胡萝卜素:5.1b
采集地点: 芙蓉中学校园及周边 经度:109.846064 纬度:27.21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