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学名:Colocasia esculenta (L) . Schott)又名:芋艿、芋头,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植物栽培。块茎通常卵形,常生多数小球茎,均富含淀粉,叶柄长于叶片,绿色,叶片卵状,先端短尖或短渐尖,花序柄常单生,短于叶柄。檐部披针形或椭圆形,展开成舟状,边缘内卷,淡黄色至绿白色。
湿生草本。块茎通常卵形,常生多数小球茎,均富含淀粉。叶2-3枚或更多。叶柄长于叶片,长20-90厘米,绿色,叶片卵状,长20-50厘米,先端短尖或短渐尖,侧脉4对,斜伸达叶缘,后裂片浑圆,合生长度达1/2-1/3,弯缺较钝,深3-5厘米,基脉相交成30度角,外侧脉2-3,内侧1-2条,不显。花序柄常单生,短于叶柄。
佛焰苞长短不一,一般为20厘米左右:管部绿色,长约4厘米,粗2.2厘米,长卵形;檐部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17厘米,展开成舟状,边缘内卷,淡黄色至绿白色。肉穗花序长约10厘米,短于佛焰苞:雌花序长圆锥状,长3-3.5厘米,下部粗1.2厘米;中性花序长约3-3.3厘米,细圆柱状;雄花序圆柱形,长4-4.5厘米,粗7毫米,顶端骤狭;附属器钻形,长约1厘米,粗不及1毫米。花期2-4月(云南)至8-9月(秦岭)。
原产中国和印度、马来半岛等地热带地方。中国南北长期以来进行栽培。埃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爪哇等热带地区也盛行栽种。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5 幅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5 幅
原产中国和印度、马来半岛等地热带地方。球茎富含淀粉及蛋白质,供菜用或粮用,也是淀粉和酒精的原料。芋耐运输贮藏,能解决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并可作为外贸出口商品。
食用
块茎可食,可作羹菜,也可代粮或制淀粉,自古视为重要的粮食补助或救荒作物,台湾省雅美族至今以芋为主粮。叶柄可剥皮煮食或晒干贮用。全株为常用的猪饲料。[1]
食用禁忌:有痰、敏性体质者、小儿食滞、胃纳欠佳、以及糖尿病患者应少食芋头;同时食滞胃痛、肠胃湿热者忌食芋头。
药用
【傣药】满喃:用于清热《傣医药》。【苗药】家芋:块茎治瘰疬,肿毒,腹中癖块,牛皮癣,汤火伤《湘蓝考》。
块茎(芋头):甘、辛,平。消肿散结。用于瘰疬,肿毒,腹中痞块,乳痈,口疮,牛皮癣,烧、烫伤。芋梗:用于泻痢,肿毒。芋叶:辛,凉。止泻,敛汗,消肿解毒。用于瘾疹,疮疥。 芋头花:辛,平。用于胃痛,吐血,阴挺,痔疮,脱肛。
采集地点: 芙蓉中学校园内及周边 经度:109.846064 纬度:27.21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