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间碧竹是龙头竹的一个变种,禾本科植物。我国广西、海南、云南、广东和台湾等省区的南部地区庭园中有栽培,是一种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名优品种。
原变种(龙头竹)竿稍疏离,高8-15米,直径5-9厘米,尾梢下弯,下部挺直或略呈“之”字形曲折;节间深绿色,长20-30厘米,幼时稍被白蜡粉,并贴生以淡棕色刺毛,老则无粉无毛,竿壁稍厚;节处稍隆起,竿基数节具短气根,并于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分枝常自竿下部节开始,每节数枝至多枝簇生,主枝较粗长。箨鞘早落,背面密生脱落性暗棕色刺毛,干时纵肋稍隆起,先端在与箨片连接处呈拱形,但在与箨耳连接处作弧形下凹;箨耳甚发达,彼此近等大而近同形,长圆形或肾形,斜升,宽8-10毫米,边缘具弯曲细繸毛;箨舌高3-4毫米,边缘细齿裂,并被极短的白色细纤毛;箨片直立或外展,易脱落,宽三角形至三角形,背面疏生暗棕色小刺毛,腹面在脉间密生暗棕色小刺毛,尤以其基部更密,先端的边缘内卷形成坚硬的锐尖头,基部稍作圆形收窄,且其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一半,边缘在近基部处具弯曲细繸毛。叶鞘初时疏生棕色糙硬毛,后变无毛;叶耳常不发达,若存时,多为宽镰刀形,边缘无毛或仅具少数繸毛;叶舌高1毫米或更低,截形,全缘;叶片窄被针形,一般长10-30厘米,宽13-25毫米,两表面均无毛,先端渐尖具粗糙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而两侧稍不对称,小横脉在叶下表面略微可见。假小穗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小穗稍扁,狭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3.5厘米,宽4-5毫米,含小花5-10朵,基部托以数片具芽苞片;小穗轴节间长1.5-3毫米;颖1或2片,背面仅于近顶端被短毛,先端具硬尖头;外稃长8-10毫米,背面近顶端被短毛,先端具硬尖头;内稃略短于其外稃,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鳞被3,长2-2.5毫米,边缘被长纤毛;花药长6毫米,顶端具一小簇短毛;花柱细长,长3-7毫米,柱头短,3枚。
黄金间碧竹与原变种区别是竿黄色,节间正常,但具宽窄不等的绿色纵条纹,箨鞘在新鲜时为绿色而具宽窄不等的黄色纵条纹。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11 幅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7 幅
黄金间碧竹,其杆及主枝呈黄色,其节间于分枝一侧之沟槽中常呈鲜绿色,有时其旁侧亦有同样绿色条纹2~3 条,故名黄金间碧竹,是一种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名优品种。
采集地点: 芙蓉中学校园及周边——百米大道园林 经度:109.846064 纬度:27.21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