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松科(Lycopodiaceae)垂穗石松属(Palhinhaea)灌木或小乔木之通称,约有50种,原产於欧洲温带地区,许多种类现已被引入其他温带地区。铺地蜈蚣得以被广泛栽植的主因在于其吸引人的生长习性、白色到粉红色的小花和鲜红色到黑色的小果。叶互生,叶缘平滑;萼片和花瓣各5枚,通常成簇著生;果径长约8公釐(1/4吋),果核2~5粒。
多年生草本。须根白色。主茎直立,基部有次生匍匐茎,长30~50厘米或更长。叶稀疏,螺旋状排列,通常向下弯弓,侧枝多回二叉,直立或下垂,分枝上的叶密生,线状钻形,长2~3毫米,全缘,通常向上弯曲。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矩圆形或圆柱形,长8~20毫米,带黄色,常下垂;孢子叶覆瓦状排列,阔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长睫毛;孢子囊圆形,生于叶腋。孢子四面体球形,有网纹。
生长于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重庆、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6 幅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3 幅
药用价值
【采集】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性味】:甘,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温,无毒。"
③《重庆草药》:"微苦带涩,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宜忌】孕妇忌服。
性状:干燥茎叶,全像呈黄绿色。茎圆形,长约8~9厘米,具有缴棱线,分枝较多。茎上生有淡棕色圆形之根,细而坚。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有明显之白色髓部。茎上密生细小披针形似鳞片之小叶。味苦。以色青、质净者为佳。
功用主治: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
采集地点: 芙蓉中学校园内及周边 经度:109.846064 纬度:27.21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