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或小乔木,高1-10米;幼枝被短柔毛,枝黄褐色,髓坚实;冬芽圆锥状,芽鳞褐色,被毛。叶片纸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20厘米,宽3-9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通常全缘,两面无毛或沿脉疏生短柔毛,背面常有腺点,侧脉6-10对;叶柄长1-8厘米。伞房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或叶腋,长10-16厘米,宽20-25厘米;苞片线形,长3-7毫米;花小,有桔香味;萼杯状,外面被黄褐色短绒毛和不明显的腺点,长3-4毫米,顶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长约1毫米;花冠白色,外面疏生细毛和腺点,花冠管细长,长约1厘米,顶端5裂,裂片卵形,长约5毫米;雄蕊4,花丝长约1.6厘米,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子房4室,每室1胚珠,常不完全发育;柱头2浅裂。果实球形或倒卵形,径5-10毫米,绿色,成熟时蓝紫色,为红色的宿萼所托。花果期6月至次年2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平原、路旁、丘陵、山地林下或溪谷旁。分布于华东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9 幅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9 幅
分布于华东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热盛烦渴,咽喉肿痛,口疮,黄疸,热毒痢,急性肠炎,痈疽肿毒,衄血,血淋,外伤出血。
入药部位:茎、叶。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胃、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外感热病热盛烦渴,咽喉肿痛,口疮,黄疸,热毒痢,急性肠炎,痈疽肿毒,衄血,血淋,外伤出血。
采集地点: 芙蓉中学校园及周边 经度:109.846064 纬度:27.21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