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无毛。根状茎较短,丛生多数须根。茎直立,不分枝,表面有沟棱,通常从近根状茎处的叶腋或茎下部叶腋生出细长柔软的匍匐茎。生于匍匐茎上的叶为单叶,心形或圆肾形,长1-3厘米,宽7-23毫米,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边缘具波状圆齿或近于全缘,有叶柄,柄长3-12毫米,有时有小叶1-2对;茎生叶无柄,羽状复叶,小叶2-9对,顶生小叶大,圆形或卵形,长12-25毫米,宽7-23毫米,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截形或宽楔形,边缘有波状圆齿或近于全缘,侧生小叶比顶生小叶小,卵形、近圆形或菱状卵形,长5-13毫米,宽4-10毫米,边缘具有少数粗大钝齿或近于全裂,基部两侧不对称,楔形而无柄或有极短的柄,着生于最下的1对小叶全缘,向下弯曲成耳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梗长5-20毫米;萼片长卵形,长约4.5毫米,边缘膜质,内轮萼片基部呈囊状;花瓣白色,倒卵形,长约8毫米,顶端截平或微凹,基部楔形渐狭;雌蕊圆柱形,花柱长约为子房之半,柱头球形,比花柱宽。长角果线形,长2-3厘米,宽约2毫米;果瓣平,自基部有1条不明显的中脉;果梗水平开展,长12-22毫米。种子椭圆形,长约1.6毫米,宽约1毫米,边缘有显著的膜质宽翅。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于水田边、溪边或浅水处。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调经,明目去翳之功效。用于肾炎水肿,痢疾,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目赤,云翳。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6 幅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6 幅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归膀胱、肝经。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调经,明目去翳。
主治:用于肾炎水肿,痢疾,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目赤,云翳。
现代应用: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消化道溃疡病吐血,月经不调和急性角膜炎等。
采集地点: 芙蓉中学校园及周边 经度:109.846064 纬度:27.21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