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落回(拉丁学名:Macleaya cordata (Willd.) R. Br.)(图考长编),别称:落回(四川),喇叭筒、喇叭竹、山火筒、空洞草(浙江)、号筒杆、号筒管、号筒树、号筒草(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
博落回罂粟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基部木质化,乳黄色浆汁。中空,上部多分枝。叶片常呈淡红色;叶柄上面具浅沟槽。大型圆锥花序多花,顶生和腋生;花芽棒状,近白色,萼片黄白色;花丝丝状,花药条形,子房倒卵形至狭倒卵形,蒴果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种子卵珠形,花果期6-11月。中药为博落回的根或全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基部木质化,具乳黄色浆汁。茎高1-4米,绿色,光滑,多白粉,中空,上部多分枝。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5-27厘米,宽5-25厘米,先端急尖、渐尖、钝或圆形,通常7或9深裂或浅裂,裂片半圆形、方形、兰角形或其他,边缘波状、缺刻状、粗齿或多细齿,表面绿色,无毛,背面多白粉,被易脱落的细绒毛,基出脉通常5,侧脉2对,稀3对,细脉网状,常呈淡红色;叶柄长1-12厘米, 上面具浅沟槽。
大型圆锥花序多花,长15-40厘米,顶生和腋生;花梗长2-7毫米;苞片狭披针形。花芽棒状,近白色,长约1厘米;萼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舟状,黄白色;花瓣无;雄蕊24-30,花丝丝状,长约5毫米,花药条形,与花丝等长;子房倒卵形至狭倒卵形,长2-4毫米,先端圆,基部渐狭,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2裂,下延于花柱上。蒴果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3-3厘米.粗5-7毫米,先端圆或钝,基部渐狭,无毛。种子4-6(-8)枚,卵珠形,长1.5-2毫米,生于缝线两侧,无柄,种皮具排成行的整齐的蜂窝状孔穴,有狭的种阜。花果期6-11月。
生于海拔150-830米的丘陵或低山林中、灌丛中或草丛间。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耐旱。喜阳光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砂质壤上和粘壤土生长较好。地理分布: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南至广东,西至贵州,西北达甘肃南部。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9 幅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7 幅
- 园林
博落回干茎高大粗壮,叶大如扇,开花繁茂。宜植于庭园僻隅、林缘池旁。
医药
【药材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带根全草。
【采收储藏】秋、冬季采收,根茎与茎叶分开,晒干。放干澡处保存。鲜用随时可采。
【性味】辛苦,温,有毒。
博落回根含血根碱(sanguin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原阿片碱(protopine),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博落回碱(bocconine)即是白屈菜玉红碱(chelirubine),氧化血根碱(oxysanguinarine),博落回醇碱(bocconoline),去氢碎叶紫堇碱(dehydrocheilanthifoline)。
全草中含原阿片碱,原阿片碱-N-氧化物(protopine-N-oxide),α-别隐品碱,黄连碱(coptisine),小檗碱(berberine),刻叶紫堇明碱(corysamine)。果实中含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及β-别隐品碱。小果博落回地上部分含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隐品碱(cryptopine),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和博落回碱
采集地点: 黔城小江及附近 经度:109.820316 纬度:27.21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