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状茎横走,紫红色。茎直立,高30-70cm,圆柱形,有黑色腺点,基部紫红色,通常不分枝,嫩梢和花序轴具褐色腺体。叶互生,近于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4-11cm,宽1-2.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有黑色腺点,干后成粒状突起。总状花序顶生,细瘦,长10-20cm;苞片披针形,长2-3mm;花梗与苞片近等长或稍短;花萼长约1.5mm,分裂近达基部,裂片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周边膜质,有腺状缘毛,背面有黑色腺点;花冠白色,长约3mm,基部合生部分长约1.5mm,裂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圆钝,有黑色腺点;雄蕊比花冠短,花丝贴生于花冠裂片的下部,分离部分长约1mm;花药卵圆形,长约0.5mm;花粉粒具3孔沟,长球形[(22-24) ×(15-16)μm],表面近于平滑;子房卵圆形,花柱粗短,长约1mm。蒴果球形,直径约2-2.5mm。花期6-8月;果期8-11月。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生于田埂及溪边草丛中。具有活血散瘀,利水化湿,和中止痢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关节风湿痛,妇女经闭,乳痈,瘰疬,目赤肿痛,水肿,黄疸,疟疾,小儿疳积,痢疾。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9 幅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支持键盘的←和→方向键翻页 共有图片 9 幅
入药部位:全草或带根全草。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归心、肾经。
功效:活血散瘀,利水化湿,和中止痢。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关节风湿痛,妇女经闭,乳痈,瘰疬,目赤肿痛,水肿,黄疸,疟疾,小儿疳积,痢疾。
采集地点: 芙蓉中学校园及周边 经度:109.846064 纬度:27.21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