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鸭跖草科都是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地区,也有少数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13属约50种,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在广东和云南。本科多种植物被培植作为观叶观赏植物品种。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的茎下部木质化。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叶互生,有明显的叶鞘;叶鞘开口或闭合。花通常在蝎尾状聚伞花序上,聚伞花序单生或集成圆锥花序,有的伸长而很典型,有的缩短成头状,有的无花序梗而花簇生,甚至有的退化为单花。顶生或腋生,腋生的聚伞花序有的穿透包裹它的那个叶鞘而钻出鞘外。花两性,极少单性。萼片3枚,分离或仅在基部连合,常为舟状或龙骨状,有的顶端盔状。花瓣3枚,分离,但在Cyanotis和Amischophacelus中,花瓣在中段合生成筒,而两端仍然分离。雄蕊6枚,全育或仅2-3枚能育而有1-3枚退化雄蕊;花丝有念珠状长毛或无毛;花药并行或稍稍叉开,纵缝开裂,罕见顶孔开裂;退化雄蕊顶端各式(4裂成蝴蝶状,或3全裂,或2裂叉开成哑铃状,或不裂);子房3室,或退化为2室,每室有1至数颗直生胚珠。果实大多为室背开裂的蒴果,稀为浆果状而不裂。种子大而少数,富含胚乳,种脐条状或点状,胚盖(脐眼一样的东西,胚就在它的下面)位于种脐的背面或背侧面。
多年生或稀为一年生草本,常具有粘液细胞或粘液道。茎直立或匍匐,节显著。叶互生,具叶鞘。通常为蝎尾状聚伞花序,或花序短缩而花簇生或成头状,或伸长,组成圆锥花序,少单生。花两性,极少单性;萼片3,通常分离;花瓣3,主要为蓝色或白色,通常分离,有的中部连合成筒而两端分离;雄蕊6,全育,或仅2~3枚能育而有3枚退化雄蕊,退化雄蕊在本科中是一个颇为重要的特征,其形态和排列位置,在不同的属有很大差异,花丝常有念珠状长毛;子房上位,2~3室,每室有1至数个直生胚珠。果为蒴果,有时不裂而常成为浆果状。染色体基数=4~29。
本科植物茎细长,有节;叶互生,有明显的叶鞘;花两性,花萼和花被分离,开花时间很短,仅延续一天;果实为蒴果,种子有棱。
本科植物有不少种类供药用,如鸭跖草属的鸭跖草[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鸭跖草科]、紫叶鸭跖草、饭包草等。
鸭跖草全草入药,含有飞燕草苷(delphinin,为飞燕草素-3,5-二葡萄糖苷)、粘液质等。花瓣含花色苷类:飞燕草苷、阿伏巴苷(awobanin)及鸭跖草素(commelinin)。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尿。此外,杜若属、水竹叶属、蓝耳草属、吊竹梅属、紫万年青属的一些种类也供药用。
观赏植物有紫竹梅、吊竹梅、紫万年青、紫露草、白花紫露草等,常栽培于庭园或温室。
鸭跖草科相关物种有碧竹草,饭包草,水竹草,聚花草,紫鸭跖草,吊竹梅,紫露草,铺地锦竹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