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纷繁复杂的生命过程,是否能够做到知其然,是衡量生物学科素养的一个指标,对此 2017 年高考生物试题有所创新。如全国 I 卷第 30(1)题,关于 “密闭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这一问题,若考生只回答“CO2 的浓度降低”是不够的,必须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 CO2 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 CO2 的量,使密闭小室中 CO2 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才比较全面的。全国 II 卷第 30 题,以动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行为表现为主题进行设计,试题除考查与实验组动物相关的内容外,还考查了对照实验方面的内容,如第(3)小问:“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 ”。答案是:“排除 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 41℃引起的。”这一看似简单的答案对考生来说,准确地概括和归纳出来并不容易,只有对对照实验的本质有深刻和全面理解的考生才能答出关键点。
1.3 体现生物学科特色,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在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生物高考除要求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外,还要求考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和得出结论的能力。2017 年高考生物实验试题是按照相对较高的要求进行设计的,这不但有利于区分考生,同时对于改善中学教学不重视实验,不重视实际操作,存在“背”实验、“记”实验的状况也是非常有利的。如全国 II 卷第 37 题围绕“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这一实验主题进行设计,其中的第 37 (3)题:“如果在实验后,发现 32 h 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而且比较新颖的试题,答案对考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全国 III 卷中的第 37 题以从植物中提取某种物质这一实验主题进行设计,其中的第 37(5)题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考查。应答这类实验试题非常有利于亲手做过实验并对相关内容有所思考的考生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