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返回【多选题】粳稻和籼稻是水稻的两个品种,二者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会出现部分花粉不育现象。研究显示,该现象与来自籼稻的12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 有关。该段DNA含有2个紧密相邻的基因——基因D和基因J ,基因D编码的毒蛋白D可以杀死花粉,基因J编码的蛋白质J 能解除D蛋白的毒性。研究发现,粳—籼杂交稻产生的花粉中,12号染色体来源于粳稻的不育,来源于籼稻的则可育(如右图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粳—籼杂交稻的部分花粉不育现象表明两种水稻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B.通过比较粳稻和籼稻体内某段同源DNA 序列的差异以探究二者亲缘关系的远近
C.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基因D和基因J 的表达时期不同,但均在花粉时期发挥作用导致的
D.粳—籼杂交稻中来自籼稻的12号染色体丢失,则其产生的花粉一定可育
A.粳—籼杂交稻的部分花粉不育现象表明两种水稻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B.通过比较粳稻和籼稻体内某段同源DNA 序列的差异以探究二者亲缘关系的远近
C.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基因D和基因J 的表达时期不同,但均在花粉时期发挥作用导致的
D.粳—籼杂交稻中来自籼稻的12号染色体丢失,则其产生的花粉一定可育
【多选题】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为伴X遗传,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截翅各由一对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及其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纯合红眼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F1相互杂交,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F2表现型中不可能出现
A、黑身全为雄性
B、截翅全为雄性
C、长翅全为雌性
D、截翅全为白眼
A、黑身全为雄性
B、截翅全为雄性
C、长翅全为雌性
D、截翅全为白眼
【多选题】突变型果蝇2号和3号染色体上分别带有隐性基因bw(褐眼)和e(黑檀体),野生型对应的基因用bw+和e+表示。下图甲果蝇是染色体正常的褐眼黑檀体果蝇,乙果蝇是2、3号染色体发生相互易位的野生型易位纯合子果蝇,甲果蝇与乙果蝇进行杂交获得F1野生型易位杂合子果蝇,在遗传时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的配子不能存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果蝇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甲、乙果蝇产生的配子均能存活
C.F1测交后代中野生型和褐眼黑檀体比例为1∶1
D.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有4种表现型
B.甲、乙果蝇产生的配子均能存活
C.F1测交后代中野生型和褐眼黑檀体比例为1∶1
D.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有4种表现型
【多选题】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实验的结果。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为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为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据实验二,可判定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实验二的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10/13
D.实验二的F2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中,有些植株的自交后代均不能产生豌豆素,这样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6/13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为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为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据实验二,可判定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实验二的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10/13
D.实验二的F2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中,有些植株的自交后代均不能产生豌豆素,这样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6/13
共 4 条 1/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