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信息详页

返回
高中生物高考备考及答题建议


来源:转载 浏览量:119 次 发布日期:2020-01-15

    针对近几年考生常出现的问题,笔者对考生在复习备考和高考答题时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学会读书
    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耐心读书的前提。有的考生认为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及术语繁多,就算是认真听讲、仔细读书,也未必能考高分;就算是考了高分,生物成绩所占的比重小(有些地区),最后的得分有时才和语文作文分差不多,甚至有时还没有语文的作文分高。所以高考前可能很多同学想用参考资料代替教材,觉得参考资料总结得很全面,自己把资料上的总结记一记、背一背、画一画就可以拿个及格分,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看书、理解书,去听老师讲。
    实际上作为新世纪的新型人才,没有理由不学好生物。第一,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中虽然不是主干学科,但生物学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领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在新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第三,学习生物不仅仅是为了高考的考分,还可以了解与自身相关的健康、保健、生长、生殖、发育、遗传和变异等很多知识;第四,它可以解释生产、生活中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相关的许多现象;第五,生物学在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举足轻重。
    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题,虽然十分强调能力的考查,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能力可言。作为考生,应听取教师建议、树立高考目标,使高考复习方向“明”起来。要学好生物就要求考生依据教材,夯实基础,认真阅读生物教材。
(二)“读死书”“死读书”——读书的大忌
    对于学习了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同学们对这些学科的基本思维元素比较清楚,例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化学中的原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电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相对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它们之间奇特的、错综复杂的逻辑关系。生物也有自身的规律,例如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的进化等。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相关的生物学概念、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即所谓的“先记忆,后理解”。
    新课程下高考生物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根本无法从死记硬背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中提取出相关的知识点来,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有些考生则将教材中的概念、术语不进行任何的个人同化,只是机械地进行记忆。结果考试的时候,整个脑袋都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但对于概念、原理使用的范围、条件却不明确,最终只能答非所问和张冠李戴,这就是所谓的“读死书”。因为教材既没有被读厚,也没有被读薄,而是被读成了“一锅粥”或者“八宝粥”。
    还有些考生可能稍好于前两类,比如他能够很好地推理有氧呼吸的每一步发生的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也很好地掌握了有氧呼吸的方程式,发生在哪些生物、哪些细胞中,但是这些仅限于单纯考查有氧呼吸的情境中。如果加入光合作用或者无氧呼吸,就会乱了阵脚、束手无策。这些同学,在学习单章、单节或者单模块的生物知识时,单元测试成绩都不错,甚至名列前茅。但是一到高三的综合考试,就显得力不从心,有时甚至气急败坏,觉得自己下的功夫不比别人少,被问起某个知识点自己也都头头是道,掌握得清清楚楚,为什么考试成绩不高呢?殊不知这就是典型的“死读书”。
(三)立足教材,夯实基础——读书的根本
    怎样做到既不读死书,也不死读书,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从历年高考题来分析,一道高考题只考某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很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大多是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而且在理综考试中生物所占的比重又不大,这样理综试卷中的生物试题就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章节知识、模块内及模块间的组合或者综合考查。所以要求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使生物知识“活”起来。
    建议考生在备考时,要一遍一遍地通读教材,并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挖掘一些辐射作用强的知识点,以点连成线,以线形成面,达到知识在认识上的更新甚至顿悟,达到温故而知新。
    2.教材上的模式图、过程图、概念图、比较表等,要既严肃又认真地重视起来。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流程模式图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模式图解等。
    3.注重同一知识点的延伸,在必修中如何界定,在选修中又如何界定。例如基因等相关内容的把握。
    4.严格落实生物学术语的界定和使用范围,注重相关知识点的比较。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
    注重重点章节的理解和把握,关注其现实的生活背景,关注其不同的切入点。因为有些重点章节在历届高考中似乎都会考到,不以大题的形式考查的话,也一定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四)注重自身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训练与提高
    在科学技术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的今天,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并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科学素养的考查包括知识、能力和方法三个方面。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载体,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不可能有超强的能力。仅仅有扎实的知识也是不够的,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所以说能力是主导。而解决问题方法的好坏标志着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因此又可以说方法是能力的体现。而知识和能力都是通过题型来进行考查的。生物学科是以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它们是思考、理解问题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工具,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以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的能力是高考的主旋律,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高考命题趋势越来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人体自身的健康和生产、生活、科技领域等实际问题。命题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热点问题、联系生活实践,将所学用起来。学会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注重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又必须到实践中去检验,且    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升华。比如运用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去解释中国的计划生育等问题,以及鼠灾、蝗灾等害虫的防治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主动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生物给学“活”了,而不是把生物变成了“死物”,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求考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并且能够综合应用,尤其是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经济、现代科技、生态环境相关的生物知识、原理、规律的应用。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力是考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考生无论是在平时的实验课中,还是调查研究课中,都要紧扣实验目的,认真地思考,严密地分析,规范地操作,合理地推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五)注重细节,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关键词书写的规范性,例如活细胞与“活C”、细胞免疫与“Cell免疫”等,这两个例子的后者都是不规范的写法。注意答题不能太口语化,有的同学用“公”“母”代替“雄”“雌”或“父本”“母本”。在备考时,考生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重视例题解析,总结方法规律,使思维敏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