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返回【单选题】山羊黑毛和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几组杂交实验(一头公羊与一头母羊杂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为判断显隐性,在生育足够多个体的条件下,一定能得出结论的杂交方案是
A.①×④,②×③ B.③×⑧,②×⑦
C.⑤×⑧,⑥×⑦ D.①×⑥,④×⑤
为判断显隐性,在生育足够多个体的条件下,一定能得出结论的杂交方案是
A.①×④,②×③ B.③×⑧,②×⑦
C.⑤×⑧,⑥×⑦ D.①×⑥,④×⑤
【单选题】牛的有角(H)对无角(h)为显性,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在杂合牛(Hh) 中,公牛表现为有角,母牛表现为无角。现有多只无角公牛和多只无角母牛随机交配,F1 公牛中有角∶无角=1:7 ,母牛全表现为无角。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牛的有角和无角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属于伴性遗传
B.亲本无角母牛有2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占1/4
C.子代中的无角母牛和无角公牛的基因型均为hh
D.F1有角公牛和亲本母牛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A.牛的有角和无角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属于伴性遗传
B.亲本无角母牛有2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占1/4
C.子代中的无角母牛和无角公牛的基因型均为hh
D.F1有角公牛和亲本母牛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单选题】孟德尔在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中,用到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雏形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模式。按照这一模式,科学家应从要解释的现象中归纳出解释性原理,再从这些原理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是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B.“若对F1 (Dd)测交,则子代显隐性状比例为1:1 ”属于演绎推理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实验验证DNA 复制方式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F1 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A.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是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B.“若对F1 (Dd)测交,则子代显隐性状比例为1:1 ”属于演绎推理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实验验证DNA 复制方式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F1 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单选题】牛群中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隐性致死基因m,但该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三组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角是显性性状,甲组亲本的基因型是AA(♀)、Aa(♂)
B.含有m与A基因的雄配子会致死
C.含两个致死基因的雄性个体会死亡
D.可利用测交实验来验证丙组子代中雄性有角的基因型
杂交 组合 |
亲本类型 |
子代 |
|
雌 |
雄 |
||
甲 |
有角(♀)×有角(♂) |
有角398 |
有角203 |
乙 |
有角(♂)×无角(♀) |
有角221 无角223 |
有角219 无角222 |
丙 |
乙组的有角F1相互交配 |
有角712 无角237 |
有角481 无角239 |
B.含有m与A基因的雄配子会致死
C.含两个致死基因的雄性个体会死亡
D.可利用测交实验来验证丙组子代中雄性有角的基因型
【单选题】狗的毛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如表列举了基因型与毛色的对应关系,据此推测基因型S+SW狗的毛色是
A.花斑 B.纯有色(非白色) C.白色 D.面部白斑
基因型 |
S+S+、S+SP、S+SV |
SPSP、SPSV |
SVSV、SVSW |
毛色 |
纯有色(非白色) |
花斑 |
面部、腰部、眼部白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