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群落的结构
返回
湿地 类型 |
线虫属 丰富度 |
土层深度(cm) |
植物寄生线虫(条/100 g干土) |
腐食线虫(条/100 g干土) |
食细菌线虫(条/100 g干土) |
碱蓬 群落 |
19 |
0~10 |
93 |
15 |
12 |
10~20 |
14 |
2 |
10 |
||
柽柳 群落 |
18 |
0~10 |
89 |
19 |
28 |
10~20 |
21 |
0 |
15 |
||
白茅 群落 |
24 |
0~10 |
598 |
92 |
71 |
10~20 |
163 |
9 |
7 |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 cm、10~20 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_____选择地点。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_______线虫的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__(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_______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________,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________最高。
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
B.拟谷盗种群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
A.第Ⅰ类与第Ⅱ类都减少 B.第Ⅰ类与第Ⅱ类都增加
C.第Ⅰ类增加,第Ⅱ类减少 D.第Ⅱ类增加,第Ⅰ类减少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甲、丙生活在同一群落的不同垂直结构层次
C.乙对甲、丙的进化起选择作用,而甲、丙对乙的进化不起作用
D.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