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返回【单选题】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如表所示),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Ⅳ=Ⅰ>Ⅱ=Ⅲ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试管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Ⅳ=Ⅰ>Ⅱ=Ⅲ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单选题】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⑥ D.②③⑤⑥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⑥ D.②③⑤⑥
【单选题】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
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
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单选题】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
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
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单选题】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