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 在实践中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
怀化市教科院试题答案 | 会员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是: 政治主页 学科动态 组员风采 学习材料 师生文章 学科辅导 学科荣誉 课题研讨 学科资源 学校首页
学科首页学科文章  
 
《文化生活》的讲授策略
所属教研组:政治教研组 来源:本站 点击数:140 次 更新时间:2015-11-11 10:39:09
 

《文化生活》的讲授策略

(一)哲学思维引领

1.从教材文本上,就是按照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哲学思维来编写的,因此,讲授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运用这一哲学思维引领。根据前面我们对《文化生活》教材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文化生活》看似知识零散、互不相干,实际并非如此。其实,整本《文化生活》教材文本都是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线,按照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线索来精心呈现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如图所示。

2.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上,需要运用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哲学思维。掌握教材基础主干知识,从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角度,构建知识体系,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文化现象、解决文化生活问题的能力。现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第39题中的《文化生活》试题第(1)、(3)问为例来说明。

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首先,要明确该问的知识范围定位在文化作用上,妈祖文化具有文化一般的作用,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同时,妈祖文化又是一种民族文化,是文化个别,具有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作用,结合材料,它还有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就不难得出该题的具体答案: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4分)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4分)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2分)

第(3)问要求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首先,要明确该问的知识范围定位在文化建设上,从文化一般的角度,肯定要涉及继承与创新、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同时,妈祖文化既是一种传统文化,还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种,是文化个别,如何发挥它的作用,不仅要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还要涉及对待中华民族文化的问题,要促进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把握发展文化的这些具体措施,并将其迁移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中去,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  

可见,以哲学思维去把握教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在讲授文化生活教材时应该考虑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方法。

(二)教材重难点的解决

1.教学重点的解决

针对文化生活教材中内容涉及之广,四不像的特点,如何把握和解决教材的重难点,不至于面面俱到,失去中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理念层面上,同传统的教材遵循理论逻辑的演绎和归纳模式不同,文化生活这本新教材呈现内容目标的思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凸显观点、关注过程。这既是编写新教材的基本理念,也是把握教学重点的基本准则。换言之,决定教学重点的“原点”不再是澄清概念,而是基本观点的树立。比如,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以及文化多样性的观点”,而不是要彻底弄清楚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

在操作层面上,通常, 一提教材内容, 就会想到知识点; 一提教学素材,总会问到考不考, 是知识点、考点才是需要讲。但是, 在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中, 教学重点, 不宜简单地归结为理论意义上的“知识点”或“考点”。把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关键要看到知识点本身不一定是讲点,支持观点的知识点、案例素材才是讲点。比如, 讲中国文化的特点, 不是讲中国文化史,而是为了支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种观点,就此提供的知识点够“管用”、够典型即可,不必求全、求系统。

2.教学难点的解决

文化生活的难点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区,来自于那种把概念的定义奉为“神圣”的思维定势。教材中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大众文化、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谐文化、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等等文化概念,弄得一些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为了弄清楚这些,而陷入了误区。

在技术层面上,淡化定义是解破难点、澄清疑点之道,是新课程教材别开生面的一大看点。采取“淡化定义”的方式,从本原上化解了因“抠概念、死背概念”而导致的许多难点,其实就意味着找到了在具体操作中“突破难点”的真正有效的办法。

例如,“大众文化”就是一个需要重点把握的概念, 但它作为“外来用语”, 源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 同我们所要发展的“大众的”先进文化存在着歧义。所以,教材以“当代文化生活素描”为题, 勾画了大众文化现象的图景, 随后以“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为题, 对大众文化现象的特点进行分析, 进而明确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什么。显然,这是以“淡化定义”方式寻求强化概念的效果。此外, 诸如健康有益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等概念,教材都没有提供明确界定, 而只是通过例举的方式来表述。

(三)第四单元突破路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感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比较杂乱体系理不清概念相互混淆如何变得有条理呢?

1.突破路径一:把握主体视角:国家与个体。前面介绍第四单元的框架结构时已经提及,就是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建设为主线,包括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等内容。其中,第八课从个人生活的层面,讲述当代文化生活的现象和特点,提出了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第九课从国家层面,讲述文化建设的目标、道路和任务,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第十课分别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讲述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文化建设。

2.突破路径二: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线索各个击破。第四单元内容比较复杂,可以以每一个概念为出发点,按照“三么”的形式加以概括和总结。比如,以新修改的第十课第一框题第二目“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例:

什么——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

怎么办——巩固、凝聚、鼓舞、引领

当我们懂得了隐含在教材中的三么法也就懂得了对本单元知识考查的命题设问特点即不管主观题如何设问如何表述都难以挥去三么法的身影而且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角度特别多。这也是文化生活模块主观题命题的一个主要的方式。比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第39题第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显然这道题的设问是从为什么的角度也即我们经常讲的意义类题型。第3)问: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明显是从“怎么办”的角度设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措施类”的题型。这就给我们一个教学启示面对一些新颖陌生让学生感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设问其实都可以把它们化归为为什么怎么办”,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运用丰富的生活资源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文化生活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哲学、历史、艺术、文学等等无所不包,而且很多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很强。但是教材上也有很多材料具有普适性,是远离学生生活的。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

比如,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本土文化资源为载体,创设情境,既可以拓展学习内容和渠道,丰富学生知识面,又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时,就传统文化中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可以安排每小组从本土资源入手查找找料,针对其中一方面内容分别举例说明。比如,东北春节的习俗(蒸豆包、吃年糕、吃饺子)、东北建筑(农村的火炕)、东北传统文艺(二人转)等等,通过课件视频展示出来,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学生有时很乐于学习文化生活,是因为教材设置十分贴近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多开发和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资源。例如,在讲授“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在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演唱熟知、喜欢的各国民歌片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民歌中所体现的鲜明民族文化特色,体验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喜欢漫画,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时,可以借助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庄子说))((老子说》等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作品再创造,将经典白话化与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的漫画作品进行探究。

像这样的课程资源,事实上生活中随处可见,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其实就是一部文化生活的展示。

(五)培养审美情趣——教学内容审美化

新课程下的《文化生活》教材中的诸多教学内容都包含着美的因子,且以提高学生文化鉴别、文化赏析能力和文化修养为课程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内容审美化是必要的、可行的。一方面要结合教材,恰当充实并艺术化地展现教学内容。例如,“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部分教材内容比较空,教师要多开发一些实例充实教学内容。可以欣赏东北二人转、小品等片段,让学生收集和介绍二人转、小品的产生、创作过程的资料,从它们产生、创作的过程去思考文化创造的主体,从而迅速领会教材,也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对教材进行广泛而深人的挖掘,揭示出各种知识的美的信息,使学习内容成为审美对象。例如,讲“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时,请学生欣赏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片段,介绍编者杨丽萍的创作历程,引导学生感受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之美,以及编者对事业执著追求之美好品质的崇敬。

再如,聆听音乐之美,感受文化韵律优美动听的音乐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能够激活课堂,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欣赏能力,感悟抽象道理,让学生在歌声中领略音乐之旋律,感受文化之韵味,使学生在兴趣中求知,在快乐中升华例如,通过播放一组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民歌,像高亢有力激昂嘹亮的信天游,辽远宽广热情奔放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秀丽婉转舒缓悠扬的茉莉花,亲切温柔细腻甜美的采茶舞曲等,让歌声飘过大江南北,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分析这些民歌具有不同韵律的原因,从而领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多样性等知识和道理

(六)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文化生活模块的知识点涉及面很广泛如果说不补充生动具体的素材加以充实的话单纯的理论则会显得相当单薄空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尽量使知识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达到激活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查询尽可能全面收集新颖有说服力能满足学生兴趣的信息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网上资源比如在世博会期间组织学生上网查询历届世博会的主办地风俗主题会徽了解世博会后面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传播和创新的意义通过对中国馆建立构思的了解欣赏中国文化的精华元素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感慨中华文化的博大网络信息可以发挥政治课独特的优势让师生真正体会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艺术魅力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化生活》专题复习策略 下一篇:《文化生活》教材修订简介
 
洪江市芙蓉中学 2021-2027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亚雯工作室 V 2.2.0
ICP备00000000号
程序整理制作:湖南省洪江市芙蓉中学亚雯工作室  管理:电教中心 学校办公室
邮件:0745001@163.COM 电话:0745-7736289  地址:湖南省洪江市龙标大道市行政中心后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