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 在实践中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
怀化市教科院试题答案 | 会员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是: 政治主页 学科动态 组员风采 学习材料 师生文章 学科辅导 学科荣誉 课题研讨 学科资源 学校首页
学科首页学科文章  
 
文化生活课程定位
所属教研组:政治教研组 来源:本站 点击数:181 次 更新时间:2015-11-11 10:36:07
 

文化生活课程定位

——《这是一门什么课程》

《文化生活》这个模块讲过的同行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与看法。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以及对一些同行的反馈调查,我们对这门课程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有人认为文化生活》相对比较简单好教,原因主要有一些几个方面:课程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教材可读性很强,学生容易理解,知识点记住就行,没什么可讲;文化生活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内容资料较多,只要搜集到好的资源、课件教案等等,课堂教学就会顺畅进行;同时知识体系很重要,只要把教材思路弄清楚,讲起来便很轻松……

另一种观点:也有人认为文化生活复杂难讲,大概也有这样几方面的理由:文化味道不足,说教味道太浓,有些枯燥乏味;教材抽象空洞,理论性强,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结构体系比较杂乱,系统性较差;知识点多识记的东西多,学生好理解不好做题;一些基本概念界定不清晰,概念之间关系混乱;教师囿于自身知识面的狭窄,知识点难以说透;课程内容比较简单,不知该讲些什么……

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究其原因,均与《文化生活》教材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首先我就把《文化生活》这门课程究竟是什么,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文化概念

关于文化的概念很多,据查有上百种之多,而我们这门课程文化概念的界定则是以中央有关文化建设的提法和要求为依据。正如,教材在第7页“专家点评”里面讲解文化一词的时候,特意指出我们这里所要讲解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概念,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并且在最新修订的这版教材中,为了更加准确,还增加了“是同经济、政治相区别、相对应的”这一限定语。

(二)核心概念、主题与主线

教材中关于文化的名词有很多,比如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先进文化、大众文化、和谐文化,等等。那么在众多的文化概念中,哪些才是核心概念呢?从思想政治课的视角来看,无疑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文化,这是统摄目标体系的核心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和谐文化的根本,也是建立本课程体系的根基。这实际上就是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生活》教材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贯穿教材的一条主线。具体体现在教材的框架结构设计上。

(三)教材框架结构

教材框架结构的特点:“形散神聚,杂而不乱”。这门课程不刻意塑造“文化学”的学科体系同时也并不漠视其应有的、内在的、合乎思想政治课性质的教材体系及其建构方式。本教材独到的创意如图所示。

这一图示表明教材总体框架分两大部分,采取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路,坚持文化共性(文化一般理论)与文化个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按照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内在逻辑展开,具体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个单元。其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贯穿教材的一条主线。

1.文化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这是《文化生活》教材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作为整本教材的绪论,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阐释了文化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具体有两条基本线索:

一是从共性的角度,开篇通过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文化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揭示了“文化是什么”,阐述了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和作用等,阐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一般理论。正是由于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文化才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是由于文化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多样性的文化可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因而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第一单元第一、二课介绍文化的一般理论,看似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无关,其实,是在为介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知识准备,这正体现了教材贯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导思想的编写思路。

二是从个性的角度,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强调必须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第一课在“体味文化”框题“专家点评”栏目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教材在阐述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时,突出强调必须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二课在“文化塑造人生”框题阐述优秀文化作用时,强调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等具体知识,则是放在第三单元“中华文化的力量与弘扬民族精神”、第四单元“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四有’公民的根本目标”“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具体框题和栏目中阐述的。

2.文化为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怎样发展的?

文化为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怎样发展的?随着教材学习的深入,人们自然会关注文化自身的发展。《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入文化现象的内部,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坚持从抽象到具体、从共性到个性的编写思路,阐释了文化自身的传播、继承和创新的发展轨迹;强调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采取正确的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态度与方法,大力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体也有两条基本线索:

一是从共性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从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三个角度,对文化发展进行分析。第三课通过“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两个框题来分析文化的横向发展,即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第四课通过“传统文化的继承”及“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两个框题来分析文化的纵向发展。第五课则通过“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题分析了文化创新的动力、意义、途径和方向。

二是从个性的角度强调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由于文化传播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由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此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正确态度,重视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由于文化具有创新性,因此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坚持文化创新,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因此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怎么看待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怎么看待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怎样形成的?这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从第三单元开始,《文化生活》教材直接进人对教材主题——“中华文化”的全面描述,从历史视角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演进历程。主要有两条基本线索:

一是从历史视角考察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 “中国特色”。第六课通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两个框题,分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阐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可见,正是由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才有了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从历史与现实角度考察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引导全体人民永远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第七课通过“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两个框题,进一步分析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感受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可见,正是由于对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培育,才有了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显著增强。

4.当代中国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文化?

当代中国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文化生活》整个教材的逻辑终点和落脚点。修订后的第四单元,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建设为主线,包括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等内容。其中,第八课从个人生活的层面,讲述当代文化生活的现象和特点,提出了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第九课从国家层面,讲述文化建设的目标、道路和任务,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第十课分别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讲述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文化建设。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结构 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如有些内容看起来似乎前后重复实际上是目标设置的侧重有所不同有些内容看起来似乎先后倒置实际上是目标实施的指向有所不同。惟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配置才能在教学中寻求融会贯通的境界进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化生活》教材修订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 
 
洪江市芙蓉中学 2021-2027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亚雯工作室 V 2.2.0
ICP备00000000号
程序整理制作:湖南省洪江市芙蓉中学亚雯工作室  管理:电教中心 学校办公室
邮件:0745001@163.COM 电话:0745-7736289  地址:湖南省洪江市龙标大道市行政中心后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