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电子邮件:0745001@163.COM 即时通讯:QQ-164247110 联系地址:洪江市芙蓉中学
考试练习
在线练习 在线考试
手工出卷 收藏试题
综合搜索
章节导航
请选择分类 |-高中生物学科内综合专题
|-必修1 第1章 走进细胞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必修1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4节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5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必修1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第3节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必修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被动运输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必修1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必修1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必修2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3节 伴性遗传
|-必修2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3节 DNA的复制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必修2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必修2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必修2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第3节 利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选修1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选修1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1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选修1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选修1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第3节 免疫失调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选修1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第2节 其他植物激素
|-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选修2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选修2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选修2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选修2 第4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3节 生态工程
|-选修3 第1章 发酵工程
|-第1节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第2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与应用
|-第3节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选修3 第2章 细胞工程
|-第1节 植物细胞工程
|-第2节 动物细胞工程
|-第3节 胚胎工程
|-选修3 第3章 基因工程
|-第1节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第2节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3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
|-第4节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选修3 第4章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第2节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
|-第3节 禁止生物武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简答题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试题】
136
如图为生物体内常见的两种DNA结构模式:A型属于左手螺旋,B型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右手螺旋。A型常见于高盐或脱水情况下;B型常见于生理盐水以及 92%相对湿度下。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聚合酶的作用是打开 DNA 双链
B. DNA 每条链的5'端是羟基末端
C.在不同浓度的 NaCl溶液中,DNA的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
D.A 型 DNA 与 B型 DNA 均由两条同向的脱氧核苷酸链双螺旋而成
【第 12493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如图为生物体内常见的两种DNA结构模式:A型属于左手螺旋,B型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右手螺旋。A型常见于高盐或脱水情况下;B型常见于生理盐水以及 92%相对湿度下。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聚合酶的作用是打开 DNA 双链
B. DNA 每条链的5'端是羟基末端
C.在不同浓度的 NaCl溶液中,DNA的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
D.A 型 DNA 与 B型 DNA 均由两条同向的脱氧核苷酸链双螺旋而成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高中生物学科内综合专题 【试题】
137
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核苷三磷酸(NTP)参与核酸合成等多种生理过程,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图中基团X为OH时,则该物质可为RNA合成提供反应所需的原料和能量
B.ATP 中的B和y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不能在细胞核中断裂
C. 以α位带
32 P 的 dATP 为原料,会使新合成的 DNA 分子被
32 P标记
D.某些载体蛋白可催化 ATP 水解
【第 12492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高中生物学科内综合专题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核苷三磷酸(NTP)参与核酸合成等多种生理过程,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图中基团X为OH时,则该物质可为RNA合成提供反应所需的原料和能量
B.ATP 中的B和y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不能在细胞核中断裂
C. 以α位带32 P 的 dATP 为原料,会使新合成的 DNA 分子被32 P标记
D.某些载体蛋白可催化 ATP 水解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试题】
138
我国科学家利用人的体细胞制备多能干细胞,再用小分子TH34成功诱导衍生成胰岛B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选择性表达被诱导改变后,可使体细胞去分化成多能干细胞
B.在小分子 TH34诱导下,多能干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获得胰岛素基因
C.衍生的胰岛B细胞在葡萄糖的诱导下能表达胰岛素,才可用于移植治疗糖尿病
D.若衍生的胰岛 B细胞中凋亡基因能正常表达,细胞会发生程序性死亡
【第 12491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我国科学家利用人的体细胞制备多能干细胞,再用小分子TH34成功诱导衍生成胰岛B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选择性表达被诱导改变后,可使体细胞去分化成多能干细胞
B.在小分子 TH34诱导下,多能干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获得胰岛素基因
C.衍生的胰岛B细胞在葡萄糖的诱导下能表达胰岛素,才可用于移植治疗糖尿病
D.若衍生的胰岛 B细胞中凋亡基因能正常表达,细胞会发生程序性死亡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DNA的复制 【试题】
139
在甲、乙、丙3个培养皿中分别培养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某种动物的体细胞(2n=16),每个培养皿中均含有DNA 复制所需原料 A,短时间培养后(培养时间远小于细胞周期的任一时期)测定每组细胞中A的含量和 DNA总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注:·表示测定的细胞DNA总量,以乙组细胞的平均值为1个计量单位
A.甲组细胞核膜、核仁已消失
B.甲组与乙组细胞染色体数目和 DNA 含量均不相同
C.原料 A可能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D.显微镜下观察丙组细胞染色体条数可能是32条
【第 12490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DNA的复制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在甲、乙、丙3个培养皿中分别培养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某种动物的体细胞(2n=16),每个培养皿中均含有DNA 复制所需原料 A,短时间培养后(培养时间远小于细胞周期的任一时期)测定每组细胞中A的含量和 DNA总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注:·表示测定的细胞DNA总量,以乙组细胞的平均值为1个计量单位
A.甲组细胞核膜、核仁已消失
B.甲组与乙组细胞染色体数目和 DNA 含量均不相同
C.原料 A可能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D.显微镜下观察丙组细胞染色体条数可能是32条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试题】
140
中间复合物学说认为,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酶(E)与反应底物(S)首先形成酶一底物复合物(ES),这个过程是可逆的,然后ES再生成产物P,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上特异性的活性部位决定了E与S的结合具有专一性
B.当全部的 E结合为 ES时,酶促反应会出现底物饱和现象
C.ES→P+E所需要的能量比S直接分解为P时所需要的能量高
D.反应体系中加入能与E结合的其他物质可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
【第 12489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中间复合物学说认为,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酶(E)与反应底物(S)首先形成酶一底物复合物(ES),这个过程是可逆的,然后ES再生成产物P,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上特异性的活性部位决定了E与S的结合具有专一性
B.当全部的 E结合为 ES时,酶促反应会出现底物饱和现象
C.ES→P+E所需要的能量比S直接分解为P时所需要的能量高
D.反应体系中加入能与E结合的其他物质可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
共计:12139 条记录 页次:28 /2428 每页:5 条
9 7 [26 ][27 ] 28 [29 ][30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