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染色体变异
返回【单选题】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B.基因突变可发生回复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则不能发生回复突变
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遗传效应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遗传效应大
D.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
A.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B.基因突变可发生回复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则不能发生回复突变
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遗传效应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遗传效应大
D.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
【简答题】黑麦为二倍体,1个染色体组中含有7条染色体,分别记为1~7号,其中任何1条染色体缺失均会造成单体,即二倍体黑麦中共有7种单体。单体在减数分裂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产生的配子可以随机结合,后代出现二倍体、单体和缺体(即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三种类型。利用单体遗传可以进行基因的定位。请回答问题:
(1)鉴别7种不同的单体可以采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可以产生两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配子,比例是_____。
(3)已知黑麦的抗病与不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上。若某纯合品种黑麦表现为抗病,且为7号染色体单体。将该抗病单体植株与不抗病的正常二倍体植株杂交,通过分析后代的表现型可以判断抗病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
①若后代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
(4)若已确定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自交,后代抗病与不抗病的比例为_____。
(1)鉴别7种不同的单体可以采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可以产生两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配子,比例是_____。
(3)已知黑麦的抗病与不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上。若某纯合品种黑麦表现为抗病,且为7号染色体单体。将该抗病单体植株与不抗病的正常二倍体植株杂交,通过分析后代的表现型可以判断抗病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
①若后代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
(4)若已确定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自交,后代抗病与不抗病的比例为_____。
【单选题】玉米株色中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和pl控制。玉米株色遗传时出现了变异(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子一代株色因染色体变异有紫色和绿色 B.该变异不能传递到子二代
C.该变异是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引起 D.该变异无法用显微镜观察鉴定

A.图中子一代株色因染色体变异有紫色和绿色 B.该变异不能传递到子二代
C.该变异是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引起 D.该变异无法用显微镜观察鉴定
【简答题】玉米子粒颜色的黄色(T)和白色(t)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含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请回答问题:
(1)为了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_____产生F1。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2)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乙,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3)若(2)中的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形成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
(1)为了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_____产生F1。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2)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乙,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3)若(2)中的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形成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
【单选题】牙鲆生长快、个体大,且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已成为海水养殖中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鱼类,而且雌性个体的生长速度比雄性明显快,下面是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牙鲆示意图。其原理是经紫外线辐射处理过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原因是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B.方法二中的杂合二倍体,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所致
C.如果图中③在正常温度等条件下发育为雄性,则牙鲆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D.经紫外线辐射处理的精子失活,属于染色体变异,不经过②过程处理将得到单倍体牙鲆

A.图中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原因是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B.方法二中的杂合二倍体,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所致
C.如果图中③在正常温度等条件下发育为雄性,则牙鲆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D.经紫外线辐射处理的精子失活,属于染色体变异,不经过②过程处理将得到单倍体牙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