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返回【单选题】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
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
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
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
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
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
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
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单选题】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B.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
C.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
D.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B.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
C.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
D.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
【单选题】GAL4基因的表达产物能识别启动子中的UAS序列,从而驱动UAS序列下游基因的表达。野生型雌雄果蝇均为透明翅,且基因组中无GAL4基因和含UAS序列的启动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得到雌雄两种转基因透明翅果蝇,雄果蝇的一条Ⅲ号染色体上插入GAL4基因,雌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插入含有UAS序列的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科研小组利用假说—演绎法对雌果蝇中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进行判断,将上述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1,让F1中绿色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由于荧光蛋白基因插入位置不同将导致F2个体的表型和比例出现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论荧光蛋白基因插入的位置如何,F1中绿色翅∶无色翅均为1∶3
B.“让F1中绿色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由于荧光蛋白基因插入位置不同将导致F2个体的表型和比例出现差异”属于假说的过程
C.若F2中绿色翅∶无色翅=9∶7,则只能得出荧光蛋白基因未插入Ⅲ号染色体的结论
D.若F2中绿色翅雌性∶无色翅雌性∶绿色翅雄性∶无色翅雄性=6∶2∶3∶5,则可以得出荧光蛋白基因插入X染色体的结论
A.无论荧光蛋白基因插入的位置如何,F1中绿色翅∶无色翅均为1∶3
B.“让F1中绿色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由于荧光蛋白基因插入位置不同将导致F2个体的表型和比例出现差异”属于假说的过程
C.若F2中绿色翅∶无色翅=9∶7,则只能得出荧光蛋白基因未插入Ⅲ号染色体的结论
D.若F2中绿色翅雌性∶无色翅雌性∶绿色翅雄性∶无色翅雄性=6∶2∶3∶5,则可以得出荧光蛋白基因插入X染色体的结论
【单选题】番茄的花色有红色(A)和白色(a)之分,叶形有宽叶(b)和窄叶(B)之分,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让一株番茄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6∶3∶2∶1。若再让F1中的红色窄叶随机传粉得到F2,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
A.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9∶4∶2∶1
B.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16∶4∶2∶1
C.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9∶3∶3∶1
D.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16∶8∶2∶1
A.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9∶4∶2∶1
B.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16∶4∶2∶1
C.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9∶3∶3∶1
D.红色窄叶∶白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宽叶=16∶8∶2∶1
【单选题】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现象。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的影响,若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后代分离比为5∶3∶3∶1,则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B.后代分离比为7∶3∶1∶1,则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C.后代分离比为9∶3∶3,则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D.后代分离比为4∶2∶2∶1,则原因可能是A基因和B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A.后代分离比为5∶3∶3∶1,则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B.后代分离比为7∶3∶1∶1,则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C.后代分离比为9∶3∶3,则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D.后代分离比为4∶2∶2∶1,则原因可能是A基因和B基因显性纯合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