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返回【简答题】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过程中气球均在液面以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_____。
(2)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______。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_______。
(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做两处调整,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检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______。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_______。
(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做两处调整,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检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
实验原理: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时,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1.ATP的提取: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 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
2.ATP的测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_____被破坏而失活。
(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_____;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的转换形式是____________。
(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图。
①学习小组配制了1×10-8mol/LATP标准液、70 mg/L荧光素溶液(过量)和___
溶液进行实验。
②结果表明:图中____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
(4)ATP测定对食品卫生监控有重要意义。食品卫生检验人员利用上述生物发光法测定某熟食品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测算出了细菌的数量,从而判断食品污染程度。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_____。
实验原理: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时,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1.ATP的提取: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 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
2.ATP的测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_____被破坏而失活。
(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_____;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的转换形式是____________。
(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图。

溶液进行实验。
②结果表明:图中____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
(4)ATP测定对食品卫生监控有重要意义。食品卫生检验人员利用上述生物发光法测定某熟食品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测算出了细菌的数量,从而判断食品污染程度。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_____。
【单选题】如图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甲→乙和丙→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B.甲→乙和丙→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单选题】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如图ATP分子中哪个键的水解可以释放大量可被利用的能量
A.a B.b C.c D.a和b

A.a B.b C.c D.a和b
【简答题】下图甲是在25 ℃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植物的细胞呼吸,其中细胞呼吸较强的是_____植物,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
(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 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减少或增加)。
(3)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 h,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kl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4)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 ℃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点的位置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灯缓慢移近广口瓶,并记录不同距离时,观察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发现,观察测量指标的变化不明显。请你根据该实验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简述设计实验的正确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 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减少或增加)。
(3)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 h,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kl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4)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 ℃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点的位置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灯缓慢移近广口瓶,并记录不同距离时,观察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发现,观察测量指标的变化不明显。请你根据该实验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简述设计实验的正确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