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返回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
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仍在进行
B.乙、丙装置中增加的氧气来自水的光解
C.光照时乙装置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小于丙装置
D.丙装置中的叶片光反应产生的[H]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A.在曲线的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B.在曲线的B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酶,可以用曲线b表示
C.酶的数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D.减少pH值,重复该实验,曲线中B点位置不变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其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量等于_____;当光照强度为A点时,叶绿体吸收CO2的量等于_____,叶绿体中消耗CO2的场所是_____。
(2)图甲曲线中,当E(E表示光照强度)<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_____;当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_;当E>C时,可采取____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若遇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_____光最有效。(3)已知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 ℃,图甲曲线中a点将向_____移动,A点将向_____移动。
(4)图乙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的盛水玻璃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中每隔5 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乙图装置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 |
12小时后CO2浓度(%) |
1 |
25 |
0 |
0.35 |
0.368 |
2 |
25 |
10 |
0.35 |
0.342 |
3 |
25 |
20 |
0.35 |
0.306 |
4 |
25 |
40 |
0.35 |
0.289 |
5 |
25 |
60 |
0.35 |
0.282 |
6 |
25 |
80 |
0.35 |
0.280 |
7 |
25 |
95 |
0.35 |
0.279 |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写出该实验设计的一种无关变量:_____。
(2)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植株,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_____原则。
(4)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ATP含量会_____,C5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
(5)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