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与应用
返回【单选题】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
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
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
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
【单选题】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物质
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物质
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单选题】
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培养后的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简答题】农业和林业生产上每年都有大量的富含纤维素的下脚料,如农作物秸秆和木屑等。这些下脚料中的纤维素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可以形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既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也是食品和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许多微生物都能产生分解利用纤维素的纤维素酶,这种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农业和林业下脚料中的纤维素最终将被分解为_______。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从土壤中分离获得,分离的基本过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_____。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物质是_____,该物质能够与纤维素反应生成_________;如果某个菌落的周围出现了透明圈,说明该种微生物能够_________。
(3)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采用_____技术,例如对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处理,接种工具应该进行_____处理。
(1)许多微生物都能产生分解利用纤维素的纤维素酶,这种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农业和林业下脚料中的纤维素最终将被分解为_______。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从土壤中分离获得,分离的基本过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_____。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物质是_____,该物质能够与纤维素反应生成_________;如果某个菌落的周围出现了透明圈,说明该种微生物能够_________。
(3)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采用_____技术,例如对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处理,接种工具应该进行_____处理。
【简答题】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尿素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过程如下:
第一步:土壤取样。取土样用的工具和盛土样的信封等在使用前都需要_____(填“消毒”或“灭菌”)。
第二步:样品稀释。通常分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将一定稀释度的样品接种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________________则不能生长繁殖。
(2)若对土壤悬液进行梯度稀释时,未经振荡而直接取上层悬液进行梯度稀释,用稀释倍数为104的样液涂布到平板上进行培养和计数,统计出的菌落数往往比正确操作统计出的菌落数_____。
(3)若要对上述初步筛选出的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作进一步的鉴定,需在如表所示培养基配方中添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分离得到的是尿素分解菌,则培养基中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为红色,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过程如下:
第一步:土壤取样。取土样用的工具和盛土样的信封等在使用前都需要_____(填“消毒”或“灭菌”)。
第二步:样品稀释。通常分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将一定稀释度的样品接种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________________则不能生长繁殖。
(2)若对土壤悬液进行梯度稀释时,未经振荡而直接取上层悬液进行梯度稀释,用稀释倍数为104的样液涂布到平板上进行培养和计数,统计出的菌落数往往比正确操作统计出的菌落数_____。
(3)若要对上述初步筛选出的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作进一步的鉴定,需在如表所示培养基配方中添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分离得到的是尿素分解菌,则培养基中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为红色,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分 |
KH2PO4 |
Na2HPO4 |
MgSO4·7H2O |
酚红指示剂 |
尿素 |
蒸馏水 |
培养基 (含量) |
1.4 g |
2.1 g |
0.2 g |
0.01 g |
1.0 g |
1 000 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