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返回【单选题】
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
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试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
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单选题】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和群落水平

A.甲图中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和群落水平
【简答题】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的形式被利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主要是_____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图1中的_____(填数学序号)。
(3)图2中A表示___________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
(4)从图2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
(5)狼是该生态系统没有的生物种类,现将它引入其中。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上用曲线表示狼的数量最可能的变化情况(纵坐标上的点表示狼的起始数量)。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的形式被利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主要是_____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图1中的_____(填数学序号)。
(3)图2中A表示___________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
(4)从图2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
(5)狼是该生态系统没有的生物种类,现将它引入其中。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上用曲线表示狼的数量最可能的变化情况(纵坐标上的点表示狼的起始数量)。

【简答题】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碳元素主要以_____状态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和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回大气中。
(3)图中A中的碳,除碳酸盐外,通过_____回到大气中,是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4)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引起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上升,你认为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碳元素主要以_____状态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和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回大气中。
(3)图中A中的碳,除碳酸盐外,通过_____回到大气中,是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4)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引起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上升,你认为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题】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CO2
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CO2
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