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DNA的复制 【试题】
681
科学家为探究大肠杆菌DNA的复制过程,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比较试管①②和③的结果,可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可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上述实验,且提取DNA更方便
C.本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来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D.大肠杆菌在含有
15 NH
4 Cl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细胞中所有DNA都含
15 N
【第 11946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DNA的复制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科学家为探究大肠杆菌DNA的复制过程,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比较试管①②和③的结果,可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可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上述实验,且提取DNA更方便
C.本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来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D.大肠杆菌在含有15 NH4 Cl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细胞中所有DNA都含15 N
题型:简答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高中生物学科内综合专题 【试题】
682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 RNA 病毒。以(+)RNA 表示。(+)RNA 可直接作为模板翻译成蛋白质。下图是该病毒的增殖过程示意图。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还含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其中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使病毒识别并侵入宿主细胞。
(1)RNA 复制酶在
_______ _______ 的核糖体中合成。图中除了该物质,还有
_______ 也在该结构中合成。
(2)新型冠状病毒外包膜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 ,其与肺炎双球菌的荚膜成分
_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病毒的包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
_______ _______ ,包膜中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_______ _______ 功能。
(3)(+)RNA 中的嘧啶碱基数目与(−)RNA 的
_______ _______ 数目相等。假设该病毒(+)RNA 含有 a 个碱基,其中 G 和 C 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为 b,则以病毒(+)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共需要含碱基 A 和 U 的核糖核苷酸
_______ 个。
(4)该病毒的(+)RNA 除了参与病毒组成外,还能作为翻译和___________的模板。
【第 11945 题】 【题型】:简答题 【章节】:高中生物学科内综合专题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参考答案】 (1)宿主细胞;结构蛋白
(2)磷脂、蛋白质;不相同;流动性;细胞识别
(3)嘌呤碱基;2a(1−b)
(4)复制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 RNA 病毒。以(+)RNA 表示。(+)RNA 可直接作为模板翻译成蛋白质。下图是该病毒的增殖过程示意图。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还含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其中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使病毒识别并侵入宿主细胞。
(1)RNA 复制酶在_______ _______ 的核糖体中合成。图中除了该物质,还有_______ 也在该结构中合成。
(2)新型冠状病毒外包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其与肺炎双球菌的荚膜成分_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病毒的包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_______ _______ ,包膜中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 _______ 功能。
(3)(+)RNA 中的嘧啶碱基数目与(−)RNA 的_______ _______ 数目相等。假设该病毒(+)RNA 含有 a 个碱基,其中 G 和 C 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为 b,则以病毒(+)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共需要含碱基 A 和 U 的核糖核苷酸_______ 个。
(4)该病毒的(+)RNA 除了参与病毒组成外,还能作为翻译和___________的模板。
题型:多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 【试题】
683
新冠病毒是一种具有单条正链RNA(+)的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a-e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RNA(+)和RNA(-)中起始密码子的位置相同
B、图中组装过程可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C、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病毒自身含有逆转录酶
D、图中所示过程所需模板和原料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第 11944 题】 【题型】:多选题 【章节】: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新冠病毒是一种具有单条正链RNA(+)的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a-e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RNA(+)和RNA(-)中起始密码子的位置相同
B、图中组装过程可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C、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病毒自身含有逆转录酶
D、图中所示过程所需模板和原料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特异性免疫 【试题】
684
下图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S蛋白和宿主细胞膜上的ACE2“接头”,一旦“暗号”对上,细胞胞吞病毒,将病毒“请”进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ACE2的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氨基酸
C、病毒进入细胞体现以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D、图中N蛋白一般不用于疫苗的制备
【第 11943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下图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S蛋白和宿主细胞膜上的ACE2“接头”,一旦“暗号”对上,细胞胞吞病毒,将病毒“请”进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ACE2的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氨基酸
C、病毒进入细胞体现以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D、图中N蛋白一般不用于疫苗的制备
题型:简答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特异性免疫 【试题】
685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中常见的传染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多达20种以上,其中EV71和CVA16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疫苗的研发与接种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1)EV71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主要由VP1~VP4四种蛋白组成,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最不适宜作为疫苗的是__________,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EV71疫苗需要注射两次,前后间隔1个月,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接种该疫苗后,病毒蛋白作为__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性免疫反应。一旦EV71侵入机体,__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__________宿主细胞。
(4)EV71疫苗仅对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是对另一种引起手足口病的CVA16却无能为力。科研工作者拟研究EV71+CVA16的双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进一步探究双价疫苗诱生母鼠免疫以及对乳鼠的保护效果进行如下实验,过程如图:
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1942 题】 【题型】:简答题 【章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参考答案】 (1) VP4 VP4包埋在病毒内部,不易被免疫细胞识别
(2)产生足够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3)抗原 特异 记忆B细胞 浆 侵染
(4)EV71+CVA16的双价疫苗免疫效果优于单价疫苗
(5)①缺少对照组,应增加单价疫苗和只注射等量缓冲液,其它步骤相同的对照组;
②因变量检测不足,还应补充检测母鼠(和乳鼠)的抗体含量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中常见的传染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多达20种以上,其中EV71和CVA16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疫苗的研发与接种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1)EV71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主要由VP1~VP4四种蛋白组成,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最不适宜作为疫苗的是__________,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EV71疫苗需要注射两次,前后间隔1个月,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接种该疫苗后,病毒蛋白作为__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性免疫反应。一旦EV71侵入机体,__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__________宿主细胞。
(4)EV71疫苗仅对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是对另一种引起手足口病的CVA16却无能为力。科研工作者拟研究EV71+CVA16的双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进一步探究双价疫苗诱生母鼠免疫以及对乳鼠的保护效果进行如下实验,过程如图:
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 【试题】
686
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下图表示冠状病毒的增殖和表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体内含有逆转录酶
B.(+)RNA中的嘌呤与(-)RNA中的嘌呤相等
C.新冠病毒的S蛋白与肺部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新冠病毒的RNA侵入细胞后,可直接作为模板翻译出RNA复制酶
【第 11941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下图表示冠状病毒的增殖和表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体内含有逆转录酶
B.(+)RNA中的嘌呤与(-)RNA中的嘌呤相等
C.新冠病毒的S蛋白与肺部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新冠病毒的RNA侵入细胞后,可直接作为模板翻译出RNA复制酶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试题】
687
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 6n=42,记为 42W;长穗偃麦草 2n=14,记为 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 F1 为四倍体
B.
①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
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 8 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
D.
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 1/2
【第 11940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 6n=42,记为 42W;长穗偃麦草 2n=14,记为 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 F1 为四倍体
B. ①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 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 8 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
D. 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 1/2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染色体变异 【试题】
688
若某段 DNA 序列(记作 X)插入豌豆的高茎基因内部(如图所示),会导致相应性状改变。下列关于该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 X 为 10 对碱基的 DNA 片段,则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
若 X 为来源于某细菌的抗虫基因,则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C.
若 X 为豌豆的同源染色体片段,则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若 X 为豌豆的非同源染色体片段,则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 11939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若某段 DNA 序列(记作 X)插入豌豆的高茎基因内部(如图所示),会导致相应性状改变。下列关于该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 X 为 10 对碱基的 DNA 片段,则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 若 X 为来源于某细菌的抗虫基因,则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C. 若 X 为豌豆的同源染色体片段,则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若 X 为豌豆的非同源染色体片段,则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试题】
689
一个基因型为 DdTt 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C.染色体变异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第 11938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一个基因型为 DdTt 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C.染色体变异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试题】
690
自由基学说是一种细胞衰老假说。如图是自由基学说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②①引起的作用效果属于负反馈调节
B.
若过程③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将引起白化病
C. 若过程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载体活性下降,葡萄糖将会自由进出细胞
D.过程④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
【第 11937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自由基学说是一种细胞衰老假说。如图是自由基学说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②①引起的作用效果属于负反馈调节
B. 若过程③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将引起白化病
C. 若过程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载体活性下降,葡萄糖将会自由进出细胞
D.过程④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
共计:12139 条记录 页次:69 /1214 每页:10 条
9 7 [67 ][68 ] 69 [70 ][71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