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型:多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其他植物激素 | | |  |
【试题】 661 | 顶端弯钩是双子叶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后,幼苗的下胚轴顶端形成的弯曲结构,其原因是多种因素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为研究乙烯、茉莉酸对顶端弯钩形成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下图推测正确的是
A.茉莉酸与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中的关系是相互协同
B.茉莉酸可能减弱了顶端弯曲的程度
C.顶端弯钩的形成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①组中弯钩可能是a、b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第 11966 题】 【题型】:多选题 【章节】:第2节 其他植物激素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顶端弯钩是双子叶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后,幼苗的下胚轴顶端形成的弯曲结构,其原因是多种因素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为研究乙烯、茉莉酸对顶端弯钩形成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下图推测正确的是
A.茉莉酸与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中的关系是相互协同
B.茉莉酸可能减弱了顶端弯曲的程度
C.顶端弯钩的形成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①组中弯钩可能是a、b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 |  |
【试题】 662 | 某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感染宿主细胞时,先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分子(其中母链称为正链DNA,子链称为负链DNA),转录时以负链DNA作为模板合成mRNA。如图为该噬菌体的部分DNA序列(正链),D基因和E基因存在部分序列重叠现象。所编码的氨基酸用三个字母缩写表示(如Met表示甲硫氨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D基因和E基因重叠部分编码的氨基酸相同
B.D基因和E基因终止密码子分别为TAA、TGA
C.D基因和E基因的表达过程在该噬菌体体内完成
D.基因E内部插入一个脱氧核苷酸会导致基因D、E均发生基因突变 【第 11965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某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感染宿主细胞时,先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分子(其中母链称为正链DNA,子链称为负链DNA),转录时以负链DNA作为模板合成mRNA。如图为该噬菌体的部分DNA序列(正链),D基因和E基因存在部分序列重叠现象。所编码的氨基酸用三个字母缩写表示(如Met表示甲硫氨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D基因和E基因重叠部分编码的氨基酸相同
B.D基因和E基因终止密码子分别为TAA、TGA
C.D基因和E基因的表达过程在该噬菌体体内完成
D.基因E内部插入一个脱氧核苷酸会导致基因D、E均发生基因突变 |
|
| 题型:多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 | |  |
【试题】 663 | 线粒体中的部分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先在线粒体外合成前体蛋白,然后在信号序列的引导下,进入线粒体加工为成熟蛋白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线粒体外的蛋白质分子直径小于转运通道直径,就可进入线粒体
B.前体蛋白信号序列与受体识别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之间的信息交流
C.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D.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内加工成熟的过程需要酶的参与 【第 11964 题】 【题型】:多选题 【章节】: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线粒体中的部分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先在线粒体外合成前体蛋白,然后在信号序列的引导下,进入线粒体加工为成熟蛋白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线粒体外的蛋白质分子直径小于转运通道直径,就可进入线粒体
B.前体蛋白信号序列与受体识别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之间的信息交流
C.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D.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内加工成熟的过程需要酶的参与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 |  |
【试题】 664 | 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某种二倍体生物精巢内的几种细胞,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并绘制出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
B.细胞b、d、e中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细胞c和细胞g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细胞f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第 11963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某种二倍体生物精巢内的几种细胞,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并绘制出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
B.细胞b、d、e中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细胞c和细胞g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细胞f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1节 群落的结构 | | |  |
【试题】 665 | 微囊蓝细菌(微囊藻)和颤蓝细菌(颤藻)是引起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蓝细菌(蓝藻),为了治理水华,科研人员在培养瓶中培养两种藻类以研究其种间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明,在0~13天内,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B.曲线②的K值小于①,原因是两种蓝细菌竞争有限资源和空间
C.调查湖水中微囊蓝细菌和颤蓝细菌种群密度的方法通常是样方法
D.单独培养微囊蓝细菌时,随着其密度的增加,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 【第 11962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微囊蓝细菌(微囊藻)和颤蓝细菌(颤藻)是引起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蓝细菌(蓝藻),为了治理水华,科研人员在培养瓶中培养两种藻类以研究其种间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明,在0~13天内,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B.曲线②的K值小于①,原因是两种蓝细菌竞争有限资源和空间
C.调查湖水中微囊蓝细菌和颤蓝细菌种群密度的方法通常是样方法
D.单独培养微囊蓝细菌时,随着其密度的增加,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 | |  |
【试题】 666 | 辣椒素和高温均能直接激活细胞膜上的受体TRPV1,使其作为离子通道,协助相关离子跨膜运输,产生兴奋。兴奋沿伤害性传人神经传至大脑。因为大脑对伤害性传人神经信号统一解读为“疼痛”,所以辣的感觉被定义为痛觉。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刺激TRPV1引发的痛觉必须经过完整反射弧才能形成
B.推测TRPV1最可能位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元末梢的膜上
C.TRPV1受体可能让钠离子流人细胞内,从而引发神经冲动
D.吃完辣椒后,马上喝热水比喝冷水更利于减轻辣椒素引发的疼痛 【第 11961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辣椒素和高温均能直接激活细胞膜上的受体TRPV1,使其作为离子通道,协助相关离子跨膜运输,产生兴奋。兴奋沿伤害性传人神经传至大脑。因为大脑对伤害性传人神经信号统一解读为“疼痛”,所以辣的感觉被定义为痛觉。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刺激TRPV1引发的痛觉必须经过完整反射弧才能形成
B.推测TRPV1最可能位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元末梢的膜上
C.TRPV1受体可能让钠离子流人细胞内,从而引发神经冲动
D.吃完辣椒后,马上喝热水比喝冷水更利于减轻辣椒素引发的疼痛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特异性免疫 | | |  |
【试题】 667 | “糖丸爷爷”顾方舟研制了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糖丸”是用减毒的活疫苗制成的
B.免疫功能低下或者缺陷的孩子不适宜服用“糖丸”
C.当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D.在“糖丸”的刺激下,效应T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第 11960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糖丸爷爷”顾方舟研制了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糖丸”是用减毒的活疫苗制成的
B.免疫功能低下或者缺陷的孩子不适宜服用“糖丸”
C.当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D.在“糖丸”的刺激下,效应T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染色体变异 | | |  |
【试题】 668 | 人工栽培的马铃薯(四倍体)难以出现新品种,而野生型品种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马铃薯的育种资源。如图表示马铃薯新品种丙(四倍体)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一定是秋水仙素处理
B.甲品种是纯合的二倍体植株
C.与甲相比,丙马铃薯淀粉含量可能有所增加
D.培育马铃薯新品种丙的原理是多倍体育种 【第 11959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人工栽培的马铃薯(四倍体)难以出现新品种,而野生型品种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马铃薯的育种资源。如图表示马铃薯新品种丙(四倍体)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一定是秋水仙素处理
B.甲品种是纯合的二倍体植株
C.与甲相比,丙马铃薯淀粉含量可能有所增加
D.培育马铃薯新品种丙的原理是多倍体育种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染色体变异 | | |  |
【试题】 669 | 人类Y染色体上SRY基因可控制原始性腺细胞发育成睾丸而不是卵巢。下图为一家四口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B、b表示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异常的原因是甲产生异常配子所致
B.丁异常的原因是乙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C.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44+XY
D.若SRY基因片段丢失,可能导致甲表现为女性 【第 11958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人类Y染色体上SRY基因可控制原始性腺细胞发育成睾丸而不是卵巢。下图为一家四口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B、b表示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异常的原因是甲产生异常配子所致
B.丁异常的原因是乙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C.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44+XY
D.若SRY基因片段丢失,可能导致甲表现为女性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 | | |  |
【试题】 670 |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实验时应去除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B.进行测交实验是假说——演绎法的演绎推理过程
C.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
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 【第 11957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实验时应去除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B.进行测交实验是假说——演绎法的演绎推理过程
C.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
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 |
|
共计:12139 条记录 页次:67/1214 每页:10 条
9 7 [65][66] 67 [68][69]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