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型:多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1节 群落的结构 | | |  |
【试题】 381 | 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生物,其他生物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在一个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所有的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样地中占有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的优势物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人为去除样地中的海星可导致样地内发生群落的演替
B.藤壶与贻贝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且贻贝更适合在样地生存
C.藤壶和贻贝都可以被海星捕食,所以属于同一营养级
D.实验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第 12248 题】 【题型】:多选题 【章节】: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生物,其他生物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在一个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所有的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样地中占有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的优势物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人为去除样地中的海星可导致样地内发生群落的演替
B.藤壶与贻贝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且贻贝更适合在样地生存
C.藤壶和贻贝都可以被海星捕食,所以属于同一营养级
D.实验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 | |  |
【试题】 382 |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在石头的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蜥蜴活动的地点距离石头越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小
B.距离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生物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以循环利用
D.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强 【第 12247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在石头的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蜥蜴活动的地点距离石头越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小
B.距离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生物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以循环利用
D.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强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 | |  |
【试题】 383 | 棉盲蝽是一种对棉花危害很大的小型昆虫,其成虫和若虫刺吸棉株汁液,导致棉花减产。科研工作者对我国某地棉盲蝽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干旱年份和涝年,棉盲蝽种群数量变化分别如A、B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样方法对棉田中的棉盲蝽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B.不同年份自6月中旬到7月上旬,棉盲蝽种群都呈现J型增长
C.使用杀虫剂会诱发棉盲蝽产生抗性突变,因此最好进行生物防治
D.涝年棉盲蝽的危害更加严重,掌握气象数据是棉盲蝽防治的关键 【第 12246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棉盲蝽是一种对棉花危害很大的小型昆虫,其成虫和若虫刺吸棉株汁液,导致棉花减产。科研工作者对我国某地棉盲蝽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干旱年份和涝年,棉盲蝽种群数量变化分别如A、B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样方法对棉田中的棉盲蝽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B.不同年份自6月中旬到7月上旬,棉盲蝽种群都呈现J型增长
C.使用杀虫剂会诱发棉盲蝽产生抗性突变,因此最好进行生物防治
D.涝年棉盲蝽的危害更加严重,掌握气象数据是棉盲蝽防治的关键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1节 群落的结构 | | |  |
【试题】 384 | 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
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
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
D.宜选用50×50 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 【第 12245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
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
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
D.宜选用50×50 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 | |  |
【试题】 385 |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表示某一年该动物种群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该种群各年龄组成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2月份相比,4~6月份成熟个体比例降低与未成熟个体数量增加有关
B.若引入一种专门捕杀该动物幼体的天敌,则该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会发生改变
C.引起该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了年龄组成外还有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D.由于该动物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因此其年龄组成在每个月份都是稳定型 【第 12244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表示某一年该动物种群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该种群各年龄组成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2月份相比,4~6月份成熟个体比例降低与未成熟个体数量增加有关
B.若引入一种专门捕杀该动物幼体的天敌,则该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会发生改变
C.引起该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了年龄组成外还有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D.由于该动物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因此其年龄组成在每个月份都是稳定型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群落的演替 | | |  |
【试题】 386 | 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
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第 12243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
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1节 群落的结构 | | |  |
【试题】 387 | 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请分析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
B.甲、乙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C.去除甲后,乙的数量仍然可能呈现周期性波动
D.该模型能精确反映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变化情况 【第 12242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请分析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
B.甲、乙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C.去除甲后,乙的数量仍然可能呈现周期性波动
D.该模型能精确反映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变化情况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群落的演替 | | |  |
【试题】 388 |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开沟疏浚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加上气候变化的胁迫,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局部湿地逐渐退化成草地或荒漠,呈现出“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荒漠”的生态演替趋势。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C.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D.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甸生态系统 【第 12241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开沟疏浚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加上气候变化的胁迫,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局部湿地逐渐退化成草地或荒漠,呈现出“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荒漠”的生态演替趋势。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C.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D.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甸生态系统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群落的演替 | | |  |
【试题】 389 | 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牧草的生长季由返青、开花、结实和枯黄等物候时期组成,生长季的变化与否能够反映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放牧会减少植物凋落物,提高地表透光率,可显著提高地表温度,有助于植物返青发芽。研究者比较了放牧与围封对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围封可以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但不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
B.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
C.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随封围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
D.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全面采取围封、禁牧的措施 【第 12240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牧草的生长季由返青、开花、结实和枯黄等物候时期组成,生长季的变化与否能够反映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放牧会减少植物凋落物,提高地表透光率,可显著提高地表温度,有助于植物返青发芽。研究者比较了放牧与围封对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围封可以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但不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
B.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
C.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随封围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
D.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全面采取围封、禁牧的措施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群落的演替 | | |  |
【试题】 390 | 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第 12239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
|
共计:12139 条记录 页次:39/1214 每页:10 条
9 7 [37][38] 39 [40][41]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