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 | |  |
【试题】 401 |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处,E不能产生反应
C.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②处慢
D.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有③④⑤ 【第 8874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处,E不能产生反应
C.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②处慢
D.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有③④⑤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 | |  |
【试题】 402 | 如图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 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 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说明乙酰胆碱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肌细胞收缩或舒张
C.据图可推知,人体血钙低时出现抽搐的原因是突触间隙Ca2+减少,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D.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在反射弧中称为效应器
【第 8873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如图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说明乙酰胆碱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肌细胞收缩或舒张
C.据图可推知,人体血钙低时出现抽搐的原因是突触间隙Ca2+减少,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D.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在反射弧中称为效应器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 | |  |
【试题】 403 | 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1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发生2次偏转 【第 8872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1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发生2次偏转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 | |  |
【试题】 404 | 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神经, a、b是电流表.在四个神经元的任意一点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一定能使两电流表都发生偏转的神经元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第 8871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神经,a、b是电流表.在四个神经元的任意一点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一定能使两电流表都发生偏转的神经元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 | |  |
【试题】 405 | 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第 8787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 | |  |
【试题】 406 | 下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①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④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神经递质、受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 8786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下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①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④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神经递质、受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 | |  |
【试题】 407 | 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第 8785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 | |  |
【试题】 408 |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 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第 8784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 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特异性免疫 | | |  |
【试题】 409 | 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图中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 【第 8778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图中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特异性免疫 | | |  |
【试题】 410 | 有一种基因突变的小鼠,以某种胞内寄生的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后,比较突变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下图(一)。感染该病原体后,进行两种小鼠体内T细胞与B细胞数目的测试,发现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感染前后的突变小鼠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用识别该病原体的专一性抗体处理突变小鼠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小鼠存活的结果如图(二)。则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两种小鼠被感染后,B细胞均能增殖分化 B.突变小鼠被感染后,T细胞的功能是正常的
C.推测此突变可能发生在抗体基因 D.推测此突变可能发生在T细胞 【第 8777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有一种基因突变的小鼠,以某种胞内寄生的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后,比较突变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下图(一)。感染该病原体后,进行两种小鼠体内T细胞与B细胞数目的测试,发现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感染前后的突变小鼠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用识别该病原体的专一性抗体处理突变小鼠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小鼠存活的结果如图(二)。则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两种小鼠被感染后,B细胞均能增殖分化 B.突变小鼠被感染后,T细胞的功能是正常的
C.推测此突变可能发生在抗体基因 D.推测此突变可能发生在T细胞 |
|
共计:726 条记录 页次:41/73 每页:10 条
9 7 [39][40] 41 [42][43]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