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特异性免疫 | | |  |
【试题】 1 | 下图为用三种不同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小鼠①、②、③对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最迅速 B.②最迅速 C.③最迅速 D.②与③相近
【第 12628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下图为用三种不同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小鼠①、②、③对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最迅速 B.②最迅速 C.③最迅速 D.②与③相近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特异性免疫 | | |  |
【试题】 2 |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③辅助性T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 细胞
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第 12627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③辅助性T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 细胞
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特异性免疫 | | |  |
【试题】 3 |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了花粉等过敏原,产生了抗体,进而使机体产生相关过敏症状,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目前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案——SLIT ,该方案的具体操作是将过敏原制成滴剂,让过敏患者在舌下含服,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活性介质作用于辅助性T 细胞的特异性受体
C.活性介质引发了细胞免疫,对鼻、眼的细胞进行攻击
D.SLIT 治疗的原理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过敏反应发生
【第 12626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了花粉等过敏原,产生了抗体,进而使机体产生相关过敏症状,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目前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案——SLIT ,该方案的具体操作是将过敏原制成滴剂,让过敏患者在舌下含服,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活性介质作用于辅助性T 细胞的特异性受体
C.活性介质引发了细胞免疫,对鼻、眼的细胞进行攻击
D.SLIT 治疗的原理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过敏反应发生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特异性免疫 | | |  |
【试题】 4 | 神经肽Y(NPY) 是交感神经释放的一种多肽类神经递质,在不同条件下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不同,神经肽Y 还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G细胞属于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B.G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NPY 受体
C.NPY不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
D.NPY 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第 12625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神经肽Y(NPY) 是交感神经释放的一种多肽类神经递质,在不同条件下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不同,神经肽Y 还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G细胞属于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B.G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NPY 受体
C.NPY不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
D.NPY 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特异性免疫 | | |  |
【试题】 5 |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 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 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的形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有流动性
B.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
C.树突状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D.图中病毒相当于抗原 【第 12624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 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 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的形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有流动性
B.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
C.树突状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D.图中病毒相当于抗原 |
|
| 题型:单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染色体变异 | | |  |
【试题】 6 | KS征是一种性染色体病,患者性染色体为XXY。疾病机制可借助小鼠研究。研究人员用多了一条异常Y染色体的雄性小鼠(XYY*)来繁育患KS征的小鼠。已知正常小鼠性染色体有三个标记基因可用来判定性染色体类型。其中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乙基因、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有两条X染色体的丙基因才会表达。结合下表,不考虑新的突变和交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注:“+”表示基因表达,“-”表示基因不表达
A.Y*染色体携带了甲、乙两个基因
B.F1中只有③④⑤有Y*染色体
C.父本为个体⑤提供了X染色体
D.④比⑥更适用于研究KS征的表型
【第 12623 题】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KS征是一种性染色体病,患者性染色体为XXY。疾病机制可借助小鼠研究。研究人员用多了一条异常Y染色体的雄性小鼠(XYY*)来繁育患KS征的小鼠。已知正常小鼠性染色体有三个标记基因可用来判定性染色体类型。其中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乙基因、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有两条X染色体的丙基因才会表达。结合下表,不考虑新的突变和交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注:“+”表示基因表达,“-”表示基因不表达
A.Y*染色体携带了甲、乙两个基因
B.F1中只有③④⑤有Y*染色体
C.父本为个体⑤提供了X染色体
D.④比⑥更适用于研究KS征的表型
|
|
| 题型:多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伴性遗传 | | |  |
【试题】 7 | 果蝇的性别是由早期胚胎的性指数所决定的,即X染色体的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例(X∶A)。X∶A=1时,会激活性别相关基因M进而发育成为雌性,若M基因发生突变,则发育为雄性;X∶A=0.5时,即使存在M基因也会发育为雄性。已知Y染色体只决定雄蝇的可育性,M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XXX和YY的个体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MXMAA和XMOAA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1∶1
B.XMXmAA和XmYAA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1∶3
C.XMXmYAA和XmYAA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2∶7
D.XMXMAAA的果蝇可能与母本减数分裂Ⅰ异常有关 【第 12622 题】 【题型】:多选题 【章节】:第3节 伴性遗传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果蝇的性别是由早期胚胎的性指数所决定的,即X染色体的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例(X∶A)。X∶A=1时,会激活性别相关基因M进而发育成为雌性,若M基因发生突变,则发育为雄性;X∶A=0.5时,即使存在M基因也会发育为雄性。已知Y染色体只决定雄蝇的可育性,M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XXX和YY的个体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MXMAA和XMOAA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1∶1
B.XMXmAA和XmYAA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1∶3
C.XMXmYAA和XmYAA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2∶7
D.XMXMAAA的果蝇可能与母本减数分裂Ⅰ异常有关 |
|
| 题型:多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 | |  |
【试题】 8 | 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电子传递的重要蛋白质,也能诱导细胞凋亡。某科研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将少量细胞色素c注入细胞质基质后,提取细胞内DNA并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明亮处为DNA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1~5组分别为注入细胞色素c后0、1、2、3、4小时;6为空白对照;7为标准DNA。
A.本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是否在细胞质基质注入细胞色素c是唯一自变量
B.细胞凋亡时,DNA降解产生的最终产物大多数为200bp左右的片段
C.细胞凋亡时,1~5组细胞内的DNA均被降解
D.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可能诱发细胞凋亡 【第 12621 题】 【题型】:多选题 【章节】: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电子传递的重要蛋白质,也能诱导细胞凋亡。某科研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将少量细胞色素c注入细胞质基质后,提取细胞内DNA并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明亮处为DNA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1~5组分别为注入细胞色素c后0、1、2、3、4小时;6为空白对照;7为标准DNA。
A.本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是否在细胞质基质注入细胞色素c是唯一自变量
B.细胞凋亡时,DNA降解产生的最终产物大多数为200bp左右的片段
C.细胞凋亡时,1~5组细胞内的DNA均被降解
D.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可能诱发细胞凋亡 |
|
| 题型:多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 | |  |
【试题】 9 | 脊髓SG 区的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有 Ca2+通道N ,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常表现为受轻微伤害刺激即导致剧烈疼痛。图甲为疼痛的传导途径,疼痛传导到突触前膜会导致通道N 打开,从而促进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图乙是经轻微伤害刺激后在突触后膜上测得的电信号变化。地塞米松可缓解这种神经性疼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轻微伤害刺激导致小鼠产生剧烈疼痛的现象属于条件反射
B.轻微伤害刺激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
C.抑制Ca 2+ 内流可抑制突触后膜兴奋,从而缓解疼痛
D.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减少谷氨酸的释放或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的结合缓解症状 【第 12620 题】 【题型】:多选题 【章节】: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脊髓SG 区的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有Ca2+通道N ,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常表现为受轻微伤害刺激即导致剧烈疼痛。图甲为疼痛的传导途径,疼痛传导到突触前膜会导致通道N 打开,从而促进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图乙是经轻微伤害刺激后在突触后膜上测得的电信号变化。地塞米松可缓解这种神经性疼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轻微伤害刺激导致小鼠产生剧烈疼痛的现象属于条件反射
B.轻微伤害刺激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
C.抑制Ca2+ 内流可抑制突触后膜兴奋,从而缓解疼痛
D.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减少谷氨酸的释放或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的结合缓解症状 |
|
| 题型:多选题 难度值:1 [0] 知识点: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 | |  |
【试题】 10 | 图甲调查的是某地区乌鸦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科研人员对该地进行物种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稀有昆虫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山东褶大蚊”,20年间对褶大蚊的调查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乌鸦的实际环境容纳量为K2
B.乌鸦的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图乙中的第8年是褶大蚊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图乙的16~20年间,褶大蚊的λ 为一定值,此时种群数量基本维持稳定 【第 12619 题】 【题型】:多选题 【章节】: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特大】 【较大】 【适中】 【较小】 【特小】 【显示答案】 【关闭答案】 ﹤﹤上题 下题﹥﹥ CLOSE
图甲调查的是某地区乌鸦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科研人员对该地进行物种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稀有昆虫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山东褶大蚊”,20年间对褶大蚊的调查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乌鸦的实际环境容纳量为K2
B.乌鸦的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图乙中的第8年是褶大蚊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图乙的16~20年间,褶大蚊的λ 为一定值,此时种群数量基本维持稳定 |
|
共计:12139 条记录 页次:1/1214 每页:10 条
1 [2][3] 8 : |